一、深化思想认识
二、明晰方法路径
三、聚焦重点任务
四、强化组织领导
在XX县委城市工作会议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决定将城市工作会议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部署会合并召开,这既是一次对标看齐、统一思想的战略谋划会,也是一次明确任务、加压奋进的誓师动员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县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动员全县上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面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与文明创建的热潮,奋力谱写XX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刚才,XX局、XX管委会、XX街道等五个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讲了成绩,也谈了打算,听了很受启发。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好、管理好。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以更高站位把握城市工作的战略全局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承载地”,是区域形象气质的“集中窗”。做好城市工作,事关发展全局,事关民生福祉,事关未来竞争力。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抓好城市工作,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内在需要。
回顾过去几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从XX平方公里拓展到X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2%。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我们狠抓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承载力显著提升;我们突出建管并重,城市环境品质持续改善。可以说,一座更有颜值、更有温度、更有活力的现代化县城正在我们手中加速崛起。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短板与挑战。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相比,我县城市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城市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仍有不足,一些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现象依然存在;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式相对陈旧,有时还跳不出“一拆了之、一建了之”的惯性思维,导致城市特色风貌不彰,历史文脉传承不足;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高,“城市病”在一些领域开始显现,交通拥堵、停车难、环境卫生死角等问题依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产城人”融合度不够,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这些问题,既是挑战,更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发力点。当前,XX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和机遇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更加注重内涵提升、品质塑造、特色彰显的新阶段。我们绝不能再走粗放式扩张的老路,必须彻底摒弃“一哄而上”的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的错误观念。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百年大计”的清醒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科学系统谋划和推进城市工作,加快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体现时代特征、彰显XX特色的城市现代化新路径。
二、明晰方法路径,以系统思维擘画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
做好新时代的城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清晰的行动路径。我们要坚决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聚焦“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一总目标,着力在“三个围绕”上下功夫、求突破,加快建设具有中国山水画气质的国家公园城市。
第一,紧紧围绕“两多”优势,在彰显城市独特魅力上求突破。“两多”,即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这是XX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城市最核心的标识。我们的城市建设,必须把“两多”基因深植其中。一要做好系统梳理。要从“地质、物种、生态、基因”四个维度,全面摸清我县生物多样性的家底,形成权威的资源图谱。要从“物质载体、精神内核、语言符号、规范体系”四个要素,深度挖掘提炼我们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构建清晰的文化谱系。二要做好规划融合。要依据“两多”资源的自然分布和空间格局,科学划定城市建设的边界和范围,系统谋划功能区块,使城市形态与山水脉络、生态廊道有机融合。要坚决避免在生态核心区、文化遗产地搞大规模开发建设。三要做好项目物化。要将“两多”元素创造性地融入城市更新、建筑设计、公共艺术、景观小品等具体项目中。比如,我们的公园绿地,能不能成为本地特色植物的展示园?我们的街区命名、建筑风貌,能不能体现XX深厚的历史典故和文化传承?要让市民和游客在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都能感受到XX独特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第二,紧紧围绕“空间转向”,在重塑城市发展格局上求突破。过去,我们的城市发展是“摊大饼”式的。现在,我们必须转向更加立体、多元、复合的空间营造模式。要构建“三纵一横一环”的骨架。“三纵”,即以“城中看山水”的视角,依托不同的资源禀赋,打造东、中、西三条功能清晰、特色鲜明的发展带。东部聚焦生态康养,打造高端生态经济带;中部聚焦有机更新,打造历史人文与现代商业交融的核心功能带;西部聚焦产业升级,打造创新驱动的产城融合示范带。“一横”,即以“水上看城”的视角,将XX溪综合治理与两岸开发紧密结合,聚焦“水生态美”“水岸呼应”“水人相融”,打造一条贯穿城区的沿溪美丽风光带、活力经济带。“一环”,即以“山上看城”的视角,加快推进环城生态绿道建设,串联起周边的山体公园和观景平台,形成登高望远、俯瞰全城的多维城市景观。这项工作要加快推进,力争在2027年前基本形成闭环。
第三,紧紧围绕“建设时序”,在把握城市工作节奏上求突破。城市建设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讲究科学的时序逻辑。要坚持先外围后内部。优先加快核心交通项目建设,特别是像XX大道南延线、XX高铁新城综合交通枢纽等能够拉开城市框架、带动发展格局的重大项目,必须集中资源、强力推进。其中,总投资10亿元的XX高铁新城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务必确保在明年内基本建成。只有外围框架打开了,内部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才能被充分激活。要坚持先两边后中间。“两边”即西部的产业新城和东部的生态新城。要加快这两翼的建设进度,通过产业发展和优质生态吸引人口和要素集聚,形成新的增长极。当“两边”的人气旺起来了,再回过头来推动中部老城区的有机更新和功能疏解,就会事半功倍,减少阵痛。要坚持先成核后拆改。在旧城改造中,要改变过去“成片拆迁”的模式,探索“核式开发”新路径。选择基础条件好、带动能力强的关键节点,先行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商业综合体或文化地标,形成区域“引爆点”,以“核”的活力辐射带动周边片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