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坚持精准施策
三、注重标本兼治
在XX县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专题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通报审计查出问题情况,对下一步整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刚才,县审计局通报了近年来全县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总体情况,分析了重点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方向和工作举措,讲得很具体、很明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审计整改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等重要,必须一体推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审计整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审计整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县审计整改工作总体推进有序,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通报情况看,近年来全县审计查出问题57项,涉及财政资金2.05亿元,涵盖财政资金管理、重大政策落实、民生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截至10月底,已完成整改46项,整改率达到80.7%,整改金额1.68亿元,完善制度机制12项,追责问责8人次。但还有11项问题尚未完成整改,其中分阶段整改问题6项,持续整改问题5项。这些问题暴露出部分单位在政治站位、责任落实、工作推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有的单位和干部对审计整改认识不到位,存在"过关"心态和畏难情绪,把整改当作例行公事,缺乏刀刃向内的勇气;有的主体责任压得不实,主要负责同志没有真正扛牢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整改工作研究不深、部署不细、督办不力;有的整改措施针对性不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存在纸上整改、虚假整改现象;有的举一反三不够,就事论事、头痛医头,长效机制建设滞后,导致同类问题屡审屡犯。这些问题如不坚决纠正,不仅会影响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更会削弱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制约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审计整改不是一般性的业务工作,而是严肃的政治任务。抓好审计整改,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重要保证,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促进廉政建设的有力抓手。我们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有力的举措,把审计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所有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
二、坚持精准施策,全力推动审计整改清仓见底、标本兼治
抓好审计整改,关键要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我们要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闭环式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一要建立"三个清单",压实整改责任。各被审计单位要对号入座、主动认领,按照"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的要求,逐一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问题清单要做到问题描述清晰、定性准确、依据充分;任务清单要做到措施具体、可操作、可检验;责任清单要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任到底。县政府督查室要将审计整改纳入重点督查范围,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拒不整改的,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典型案例要公开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
二要坚持分类施策,明确整改路径。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科学分类、精准施策。对立行立改类问题,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整改到位,迅速清零销号。目前已完成整改的46项问题,要组织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对分阶段整改类问题,要明确时间节点,原则上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每半个月向县审计局报告一次进展情况。对持续整改类问题,要制定中长期整改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每年至少向县政府专题报告一次整改进展。县审计局要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对整改进度滞后的单位及时提醒督办,确保整改工作按时序推进。
三要突出重点领域,提升整改质效。要聚焦财政资金管理,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滞留闲置、损失浪费等问题,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要聚焦重大政策落实,重点整治减税降费、助企纾困、乡村振兴等政策落实中的"中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