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问题导向
二、聚焦关键环节
三、强化责任担当
在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分析当前形势,查找问题短板,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刚才,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汇报了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相关同志作了点评,也通报了近期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讲得都很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过去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决定性的历史成就。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累计实现XX个贫困村全部出列,XX户、XX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历史性清零,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是我们必须充分肯定的伟大成就,是全体干部群众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我们的工作重心已经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如果成果巩固不住,出现规模性返贫,那么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更细,为建设“XX腹心地带”提供最坚实、最可靠的保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以最坚决的态度抓好问题整改
“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力行。”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是推动工作进步的根本方法。从刚才的通报和各单位的汇报来看,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比如,一些地方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不够及时精准,对边缘易致贫户的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有待加强;个别产业项目后续管护不到位,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不够完善;少数干部存在松劲歇脚心态,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出现偏差;内业资料管理仍然存在不规范、不精细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小节,实则是大患,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的成色和群众的满意度。我们必须把“问题整改”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彻底改、改到位。
第一,要全面梳理,建立“一本账”。县委农办要牵头,会同乡村振兴、纪委监委、组织部等部门,对中央、省、州各类督查、考核、评估反馈的问题,以及我们县级自查、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一次系统性、拉网式的大梳理、大整合。要打破部门壁垒,将所有问题整合形成一份总台账、总清单,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这份清单要实现精准推送,哪个乡镇的问题、哪个部门的责任,必须点对点、人对人,一目了然,不留任何模糊空间。
第二,要立行立改,实行“销号制”。各责任单位、各乡镇在接到问题清单后,要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不能有丝毫耽搁。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亲自调度。要按照“逐条对照、逐项认领、逐个销号”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这个方案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必须明确整改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整改要达到什么标准、由谁来负责、什么时间完成。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坚决杜绝“纸上整改”“虚假整改”。同时,要深刻反思,既要对照自身问题、个性问题深查细改,也要对标各类共性问题举一反三,从制度机制上查找漏洞,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第三,要全程督导,确保“真见效”。县纪委监委、县委督查室要把问题整改情况作为政治监督和日常督查的重点内容。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明察暗访,看行动是否迅速、措施是否管用、效果是否真实。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公开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我们要用最硬的措施、最严的纪律,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清仓见底、清零销号,为后续工作扫清障碍、夯实基础。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最有力的举措提升衔接质效
做好有效衔接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学会弹钢琴,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工作不断档、政策不留白。
第一,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这是硬任务,是政治责任。要持续完善和落实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监测范围要再扩大,不仅要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也要将在外务工人员、受灾群众、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农户等及时纳入视线。监测手段要再精准,要充分发挥网格员、驻村干部、村“两委”的“前哨”作用,通过常态化走访、信息化比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帮扶措施要再有效,对发现的风险,要一户一策,精准滴灌,综合运用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社会救助等措施,确保风险有效化解。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明白人”培养工作。不仅我们的干部要成为政策的“明白人”,更要让广大群众,特别是监测对象,对自己能享受什么政策、如何申请、找谁办理等都一清二楚。只有群众心里亮堂了,政策的阳光才能真正照进千家万户。
第二,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