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足“时”与“势”
(一)要深刻认识产改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固本工程”
(二)要深刻认识产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实践的“支撑工程”
(三)要深刻认识产改是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民心工程”
二、聚焦“质”与“效”
(一)筑牢“思想根基”
(二)构建“赋能体系”
(三)畅通“成长通道”
(四)搭建“建功平台”
(五)做实“服务保障”
三、强化“统”与“责”
(一)要压实“责任链”
(二)要激发“能动性”
(三)要打好“组合拳”
(四)要用好“指挥棒”
县委书记在2025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暨产改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省、市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会议精神,总结了我县前期产改工作推进情况,相关单位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动员全县上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为X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立足“时”与“势”,深刻领会产改工作的全局意义与战略考量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绝非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事关党执政根基、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我们必须站在时代高度,洞察发展大势,深刻认识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要深刻认识产改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固本工程”。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回顾百年工运史,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工人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更加频繁,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面临新课题。深化产改,就是要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职工,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确保党的执政大厦根基永固。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产改全过程,创新“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等载体,用工友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主张深入人心,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根基。
(二)要深刻认识产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实践的“支撑工程”。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X要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征程中不掉队、有作为,离不开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破点在高新技术,落脚点在实体经济,关键支撑在高素质劳动者。我们必须看到,我县乃至全国范围内,高技能人才仍显不足,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高位运行。深化产改,就是要聚焦破解这一瓶颈,加快构建完善的技能形成体系,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为X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三)要深刻认识产改是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民心工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广大产业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不仅关注“饭碗”端得稳不稳,更追求职业发展好不好、权益保障实不实、社会地位高不高,渴望实现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产改直面产业工人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致力于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提升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让产业工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产业工人根本利益作为产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他们在投身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更加自觉地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二、聚焦“质”与“效”,精准把握产改工作的核心任务与突破路径
产改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抓住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在提升改革质量和实效上狠下功夫。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重点任务,打出组合拳,谋求新突破。
(一)筑牢“思想根基”,强化引领把方向。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这是管总、管根本的任务。要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宣传教育,结合X实际,讲好身边劳模故事、工匠故事,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蔚然成风。要创新引领方式,善于运用“微宣讲”、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让思想工作更具亲和力、穿透力。要强化人文关怀,关注产业工人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在解决实际困难中做好引导工作,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
(二)构建“赋能体系”,提升技能强素质。这是产改的重中之重。要着力完善技能形成体系,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紧密对接我县产业发展需求,甚至适度超前布局养老、托育等紧缺人才领域。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好用好“技能强国”等线上学习平台,为产业工人持续“充电”提供支持。要深入实施“求学圆梦行动”,畅通继续教育渠道。要加快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并探索产教融合更深的混合所有制办学,解决“两张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