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边的典型巴东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4年)
同志们: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身边的典型·巴东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报告会。
刚才,报告团的5位同志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介绍了自己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发人深省,激人奋进。对照这些我们身边的镜子,我们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向他们学什么?怎样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推动巴东的发展?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张祚琼同志,29年如一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清扫过的路面达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把整个巴东打扫了77遍。覃吉申同志,承受着偏见歧视,一名女同志当乡村兽医18年,每年阉割生猪、山羊2000多头(只),无论是白天黑夜、天晴下雨,只要群众需要,都是随叫随到。王祖华同志,面对家乡穷困落后的面貌,不是苦等苦熬,而是作为一生的牵挂,以愚公移山的豪迈气概,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无私大爱,凿开了改变家乡面貌的希望之路。王德琼同志在乡镇民政办和福利院工作,变废为宝,将闲置资源改造成明星福利院,用真心换真情,用真诚谋福祉,用超越亲情的大爱温暖着每一个困难群众。马尚武同志,扎根乡镇司法所17年,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谩骂,仍然把老百姓的安宁、和谐铭刻于心,默默付出,用真情、真心化解矛盾,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
这5位同志在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经历,但心中都有人民群众的疾苦,有巴东的事业,有对巴东的感情,也有他们个人的光荣和梦想。他们为人民群众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都有着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克难奋进、无私奉献的品质。我们要欣赏他们的品格,学习他们的品质,在工作中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散,多一些进取;以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把工作做好。
第二,要弘扬干事创业、力争上游的奋斗精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县、一个家庭,都要有一股气、有一股子劲,也就是要有一种精神支撑,才能始终保持奋斗拼搏的激情。就我们县而言,战争年代,有不怕牺牲、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革命“老区精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造福子孙的“泉口精神”。九十年代,有顾全大局、舍己为公、艰苦创业的“移民精神”。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大家知道,这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巴东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巴东大部分精力用在移民上,经济在全州暂时滞后,但是巴东人民心中有梦想,有干劲,一直在奋起直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近几年来,巴东开始挤入全州前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人民干出来的、是全县干部干出来的。我们今后的发展怎么办、怎么样,要靠一种精神,一种巴东人民长期以来积淀的精神,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广大人民群众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刚才作报告的同志,他们把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使命,扎根基层、正视困难、直面矛盾、敢于开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