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讲话系列第13196期陈行甲:在三届全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论坛上的发言VIP专享

提纲:

一、思考教育的核心命题

1.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培养更高分的“计算器”

2.教育的边界在哪里?是固守校园的围墙

3.教育的底色是什么?这本质上是在追问教育的本质

二、AI重塑教育的三重变革

1.学习方式的颠覆:从规模化授课走向个性化共学

2.教育生态的颠覆:从校园中心转向家校社共育

3.成长观念的颠覆: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心智的成熟与丰满

三、成长中的暗礁:技术冲击下孩子的困惑

四、AI与人的共生:时代的机遇

1.重新定义教师

2.重新定义家长

3.重新定义学习

五、面向未来:AI实力有限

六、美育与心育: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在三届全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论坛上的发言

陈行甲

20251115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校长、各位局长,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受彭凯平老师的邀请,来参加今天这场盛会。会场氛围如此亲切温暖,令我倍感荣幸。

请允许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名全职公益人,创办了深圳市恒辉公益基金会——这是深圳具有代表性的慈善组织之一。我们的业务范围由我亲自划定:为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大病救助与教育关怀。因此,我对教育怀有深厚的感情。

我选择的这张封面图片,记录了去年十月我在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一段经历。我们共同商议,于今年七月“AI向善全球峰会”期间合作举办了一场以“AI赋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可见,我对AI领域也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在AI时代重新想象教育》。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分钟里,我将围绕六个方面展开:

一、思考教育的核心命题

AI时代已然来临,我们更需要追问教育的三个根本问题:

1.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培养更高分的“计算器”,还是更完整、更幸福的人?

这一点无需赘言。AI时代确实已经到来——若请语文老师分析,甚至鲁迅先生那句“大约的确”用在此处,来形容AI的态势也颇为贴切。

前几日,我观看彭凯平老师的视频,其中有个有趣的例子:当有人向一位国学大家提问《论语》中第八句话是什么时,他一时语塞;而一个孩子两秒钟内就给出了答案,因为他直接询问了AIAI在记忆、理解和计算能力上远超人类,这已不是几条街的差距,而是维度的不同。

在此背景下,我们的教学目标究竟应指向何方?

2.教育的边界在哪里?是固守校园的围墙,还是延伸至家庭的餐桌、社区的土壤?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教育工作者——老师、校长、教育局长。我们习惯于在自身领域内纵横捭阖,但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思考这个议题。这也是我在公益实践中特别关注和探索的方向。

3.教育的底色是什么?这本质上是在追问教育的本质。我们究竟应追求效率至上的冰冷算法,还是守护心灵的温暖与光亮?

回顾我的受教育经历,我堪称那个时代的典型样本:我出生于1971年,即将年满55岁。在山村读完小学,乡镇念完初中,县城读完高中,省城攻读大学(湖北大学数学系),之后有幸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并赴芝加哥大学访学。

回首这段旅程,我最感念的是在清华大学的时光。请别误会我是在慕强或趋炎附势——若论世界排名,芝加哥大学或许更胜一筹。当年在芝大经济系,甚至有四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我们授课。

那么,为何我最感念清华?我至今清晰记得开学典礼上陈希老师的一句话:“当有一天你走出清华园,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具体知识,那时留存于你身上的,才是学校真正给予你的。”

各位老师,请细细品味这句话——其中蕴含着教育的本质。无论是湖北大学数学系的知识,还是中学、小学的内容,乃至清华课堂上的公式、算法、原理,许多我已无法复述。但学校烙印在我身上的精神底色,却始终留存。

因此,教育的底色绝非知识的灌输、技能的流水线,而是“灵魂对灵魂的唤醒,生命对生命的滋养”。正如那首歌所问:“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教育,正是使人成为人的漫长而神圣的旅程。

AI时代,我们更需重新思考这些基本问题。

二、AI重塑教育的三重变革

AI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1.学习方式的颠覆:从规模化授课走向个性化共学

去年,萨尔曼•可汗出版了《教育心语》一书,彭凯平老师为其撰写了推荐语。我与他进行了一场线上对谈,那场直播甚至创下了一个记录:对话尚未结束,该书在中国大陆的库存已全部售罄,后期只能转为预售。有兴趣的老师不妨一读。

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刚才张院士、谢校长已详细阐述,在此我不再展开。

2.教育生态的颠覆:从校园中心转向家校社共育

请允许我简要介绍我在教育领域的公益实践:我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这些年的公益经历让我发现:每一个受焦虑、抑郁等精神困惑困扰的孩子背后,无一例外(100%)都站着一位或两位存在问题的家长(问题或大或小)。

AI时代,普通人能否负担得起心理咨询的费用?当前,心理服务需求如海洋般广阔,而供给却如沙漠般贫瘠。AI凭借其强大算力,必能在心理健康领域有所作为。

今年三月,我与杭州青年企业家赵毅、阿里巴巴副总裁凯夫(清华计算机系毕业,85年出生,已任阿里副总裁四年)共同发起成立了“智能向善社会创新网络”。我们以极具创新性的模式,为中国普通家长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以更科学、更有爱的方式与孩子相处。我们推出了“齐家家庭AI心理教练”,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的UI设计界面。

经过11轮封闭研发,汇聚全国50余位顶尖AI工程师、技术专家、产品专家及心理学专家,我们致力于打造这样一款产品。我们希望帮助每一位普通家长更科学地理解孩子的情绪、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学会如何与学校配合,精准把握孩子成长的节奏。

3.成长观念的颠覆: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心智的成熟与丰满

AI时代,知识的堆砌不再构成核心竞争力——无论你积累多少,AI都能轻易超越。真正的竞争力在于:面对挫折的复原力、解析世界的思辨力、连接自我与他人的同理心与爱。这些决定生命质量的深层能力,唯有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与人性互动中才能孕育,无法被算法传授。

三、成长中的暗礁:技术冲击下孩子的困惑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情况不容乐观。各位老师、校长、局长应该感同身受。我推动的“知更鸟青少年儿童心理关怀计划”得到了彭凯平老师的大力支持,俞敏洪老师、杨澜老师也出钱出力、亲身参与。

前年(2023年)109日,新华社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宣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家应能体会这四个字的分量。

我们教室里的孩子,有多少正在情绪的泥沼中无声挣扎?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残酷而又现实的课题。

彭凯平老师总结道,当前孩子普遍面临“四无”状态:学习无动力、社交无能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对生命价值无意义感。

那么,AI时代的到来,将加剧这种“四无”,还是帮助孩子们靠岸?

四、AI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最新讲话系列第13196期陈行甲:在三届全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论坛上的发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