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是什么
(一)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巴东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做好人才工作是提升巴东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三)做好人才工作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实际需要
二、巴东人才工作怎么样
三、怎么做好人才工作
在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7月23日)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县人才工作,旨在抢抓全省人才支持综合扶贫试点机遇,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我县跨越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刚才,黄部长学习了省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野三关镇党委、县编办、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金果茶叶公司作了表态发言,任部长对当前人才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会后抓紧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人才是什么,也就是我们该如何认识、看待新形势下的人才和人才工作
十八大强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人才观,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深化对全县人才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巴东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巴东正处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县“十二五”目标的实现,不仅要靠资金、靠项目、靠政策、靠环境,更要靠人才。古人说“人尽其才则百事兴”、“天下之治在于人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巴东没有谭明书、没有宋发刚或许就没有今天的巴一中,没有王丹阳或许就没有现在的中国驰名商标。事实证明,没有人才,大项目、好项目引不进来;没有人才,引进来的大项目、好项目发展不起来;没有人才,好的项目、好的产业即使发展起来也不能持续。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带动全县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复合人才、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不断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强劲的活力。
(二)做好人才工作是提升巴东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本届县委提出了要把巴东建设成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示范区”和“四个翻番”的奋斗目标,这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人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大家都知道,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就总的态势而言,在“人往高处走”这一基本规律支配下,人才流动的“洼地效应”将日益显现,先进地区的人才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落后地区“孔雀东南飞”的现实更加难以避免。近五年内,我县教育系统有114名骨干教师、卫生系统有30多名医护人员流往州外,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约300人以上。田先彩、周龙然、谭学聪、邓兴普等一批领军人才纷纷外流。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各级各部门各企业一定要以竞争的姿态、开放的胸怀推进人才工作,以战略的眼光抢占人才制高点,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储备人才,确保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先机。
(三)做好人才工作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实际需要。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但国家并没有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是致力于通过调结构、促改革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前不久,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出现“钱荒”,央行本来有很多手段可以采取,但并没有急于挽救,这反映了国家宏观政策已在悄然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新的主题,人才已成为转型跨越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巴东要适应新的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有一批胸襟开阔、视野宽广、干事创业的领导人才,有一批既懂专业、又懂政策的行政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适应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这点,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巴东人才工作怎么样,就是我们要盘点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现状,找到破解人才问题的新办法
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客观讲,由于受地域条件、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我县人才队伍建设还相对滞后,总体并不乐观。
一是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密度偏低。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各类人才总量只有1.8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以上。在目前全县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的大背景下,现有的人才拥有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明显不配套不协调,人才匮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突显。
二是队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匹配。我们要建设大交通,打造大园区,培植大产业,需要大量懂经营,善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而我们最稀缺的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根据今年全州人才信息库录入标准,我县统计录入的企业管理人才只有131人,高技能人才只有206人,专业技术人才5334人中教学、卫生人员4480人,占83.9%,农业、工程、经济管理类等仅占16.1%,党政人才2477人中46周岁以上1209人,占48.8%,年龄老化趋势十分明显。
三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虽然近两年来,我县在人才政策、人才项目、人才培训和人才投入等方面力度不断加大,环境日益优化,但实实在在讲,无论从育才、选才、用才,还是考核评价、能力开发、投入保障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必须看到,各地对人才工作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引进、储备都非常重视。襄阳市2009年就出台了“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向海内外广招高端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投资新办企业最高可获300万元启动资金;对在该市创建的国家级科研院所给予500万元-800万元支持。宜昌市提出了将人才工程打造成“三峡新工程,宜昌新优势”的战略目标。市财政拿出3.5亿资金和36亩黄金地段,修建总建筑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