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放思想
二、理清思路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扶贫开发工作
(二)深入研究
(三)结合实际
(四)强化措施
(五)分类指导
(六)加强管理
(七)广泛动员
(八)在研究新情况
三、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一)切实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三)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
(四)建好队伍提高工作水平
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8年扶贫开发工作,分析研究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纪恒副书记和垂柱副省长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整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莫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实把丽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放到全国、全省的大局中来思考和推动,有力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扶贫开发工作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逐步实现与大多数的群众共同进入小康社会,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所以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所有的精力,都要围绕着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来安排和部署,离开了发展解决所有的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发展观,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了,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才能做到高度关注民生,才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问题,因此,发展是前提,是基础。一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扶贫开发也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来抓,既抓好日常工作,同时抓住工作重点,解决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扶贫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扶贫总投入达到2.75亿元,增长32.74%;二是实施237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建成了一批水、电、路等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三是产业扶贫取得新成效,全年产业扶贫投入达到1.61亿元,增长117%;四是易地开发扶贫取得新成绩,安置了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1200人;五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1万人,增长20%;六是社会帮扶和革命老区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央、省级机关10个部门挂钩宁蒗、永胜、玉龙3个重点县,全市492个市、区县单位挂钩帮扶到村,投入100多万元实施了永胜县程海镇海腰北村革命老区建设试点项目;七是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温饱再上新台阶,全年扶贫项目覆盖1281个贫困自然村,受益6.2万户26.58万人,解决和巩固了5.4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
过去的一年,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投入不足,虽然全年扶贫总投入达2.75亿元,但是分散到广大的贫困乡村就显得杯水车薪。第二是丽江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方面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即使在一个局部的区域内,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很的差距,造成了一些贫困群众更加贫困。第三是返贫问题。返贫造成的重复投入无形中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返贫现象看起来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反映了我们的工作方法、工作措施和工作思路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扶贫工作机制,特别是作为市一级领导干部和市级部门一定要注意研究工作的规律,立足实际,避免用一个办法来解决所有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好工作。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二、理清思路,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真正把扶贫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要在扶贫工作实践中来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邓小平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在克服金融危机的实践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要把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把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发展工作的机遇,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之中。
(二)深入研究,在完善扶贫开发思路和措施上取得新突破。在扶贫开发思路上要特别注重研究产业扶贫的问题。总结近年来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其中最重要一条经验就是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一重点,产业发展跟不上也是农村出现返贫的重要根源。只要农民有了产业,就有了长期致富的基础。当然,发展产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见效,但是通过几年的发展,当农民人均经济林木达到4至5亩的规模后,农民的经济收入自然就增加了,“三农”的稳定发展就有了基础。市里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生态产业扶持基金,目的就是为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长期稳定、农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产业的扶持问题,一定要注意产业的规模发展问题。这几年我们在农业农村的发展、产业的扶持发展等方面有很多经验,要认真总结这些好的经验,在实践中推广,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三)结合实际,在开发式扶贫上取得新突破。开发式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道路最根本的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方针。所谓开发式扶贫,其实质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贫困地区群众开发当地资源,改善生产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一要从各县(区)的实际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与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相结合,与山区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农村重点工程相结合,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发展特色产业,从根本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贫困问题。二要推进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低保制度是维持生存,二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不能相互替代。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要把“有效衔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既要明确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