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守正笃行担使命、躬身实干铸忠诚——对如何当好乡镇副镇长的几点思考VIP免费

提纲:

一、角色认知与使命担当——摆正位置这道“必答题”

  (一)副职姓“副”

  (二)找准定位

  (三)到位不越位

二、政治修养与理论武装——练好内功这道“基本功”

  (一)学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二)怎么学?方法很重要

  (三)学出什么效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三、班子配合与队伍建设——弹好协奏这首“和谐曲”

  (一)关于班子团结

  (二)关于队伍建设

  (三)关于用人

四、分管工作与履职实践——答好履职这张“考试卷”

  (一)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二)把握工作的方法论

  (三)防范工作中的风险点

五、群众工作与基层治理——站稳根本这个“立足点”

  (一)对群众要有真感情

  (二)对群众要讲真话

  (三)对群众要办实事

  (四)处理矛盾要讲方法

六、自身建设与廉洁自律——守住底线这条“生命线”

  (一)算好“人生账”

  (二)管住“身边人”

  (三)净化“朋友圈”

  (四)守住“权力关”

  (五)接受“监督”

守正笃行担使命、躬身实干铸忠诚——对如何当好乡镇副镇长的几点思考

各位领导、同志们: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我现任XXXXXX乡副乡长,分管财政、安全、应急、环保、退役军人等工作。在乡镇摸爬滚打这些年,从党政办的一名普通干事到党建办再到现在的副乡长,一路走来,有过迷茫、有过挫折,也有过收获。今天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聊聊我对“如何当好乡镇副镇长”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算是与同志们共同探讨、相互学习。

XX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地处武陵山深处,平均海拔超过1000,是全县最为高远的乡镇之一。全乡1.2万余人,XX群众占九成以上。这样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结构,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这些年的基层经历,让我对副职这个岗位有了一些认识,也踩过不少坑、吃过不少亏。今天就把这些体会和教训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角色认知与使命担当——摆正位置这道“必答题”

刚提拔为副乡长那会儿,说实话,我对这个岗位的认识是模糊的。觉得自己终于“升官”了,可以大展拳脚了。结果第一次分管领域的会议,我就碰了钉子。会上,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了一项工作,结果散会后镇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委婉地提醒我:“有些事情,需要先沟通、再推进。”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副职这个“副”字,不仅是职务上的,更是工作定位上的。

()副职姓“副”,但责任不“副”。这是我对这个岗位最深刻的认识。副镇长虽然排名靠后,但在分管领域,你就是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出了事故,不会因为你是副职就能推卸责任;环保督察发现问题,也不会因为你只是分管领导就能置身事外。记得刚分管安全那年,有一次夜里接到电话,说辖区内一个工地发生了安全事故。当时我第一反应是“我是副的,要不要先报告?”但转念一想,这种时候,群众和组织需要的是有人第一时间站出来处理问题,而不是推诿扯皮。那天夜里,我赶到现场,组织救援、稳定情绪、调查原因,一直忙到天亮。虽然事故最终妥善处置了,但这件事让我明白:职务可以有高低,但责任心不能打折扣。

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些副职,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自己不是“一把手”,出了事有书记、镇长顶着,自己只要做好“传声筒”“执行者”就行了。但实际上,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群众不会因为你是副职就降低对你的期待,上级也不会因为你是副职就减轻对你的要求。我们必须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

()找准定位,关键在“三个清楚”。第一,要清楚自己的角色边界。副职的核心职责是执行和协调,而不是决策。有一次,我在处理一起环保信访案件时,觉得按照自己的方案处理最快捷,就没有向主要领导汇报,直接拍板处理了。结果方案虽然快,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引发了新的矛盾。事后我反思,副职不是不能有想法、有主张,但重大事项必须请示汇报,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对组织原则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第二,要清楚班子内部的协作关系。我曾经天真地认为,只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干好就行了,其他领导分管的事情与我无关。后来才发现,这种想法太幼稚了。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很多时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搞产业发展,需要财政支持、安全保障、环境整治多方配合。如果各管一摊、各自为政,工作根本推不动。我吃过这个亏。有一次,分管农业的同志在推进产业项目时,需要财政资金支持,找到我这里。当时我以预算紧张为由推脱了。结果项目推进受阻,最后还是镇长出面协调。这件事让我明白,班子成员之间必须相互补台、相互支持,绝不能各扫门前雪。

第三,要清楚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副职不像“一把手”那样,一声令下大家就得执行。我们更多时候需要做的是协调、沟通、说服。刚开始分管工作时,我习惯用“命令式”的口吻安排工作,结果发现效果并不好。后来我调整了方式,凡事先商量、多沟通,遇到困难主动帮助解决,慢慢地,工作就顺畅多了。这让我体会到,副职的权威不是靠职务赋予的,而是靠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赢得的。

()到位不越位,考验的是政治智慧。什么叫“到位”?就是该你干的事,你必须干好、干到位,不能敷衍塞责。什么叫“不越位”?就是不该你干的事,你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喧宾夺主。这个度的把握,确实不容易。我见过两种极端:一种是“越位型”副职,凡事都想插一手,搞得主要领导很被动;另一种是“躲位型”副职,遇事就往后缩,生怕承担责任。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我的体会是,把握好“三个度”:一是请示的频度。重大事项必须请示,日常事务可以自主处理,但要及时报告结果。二是表态的力度。在分管领域,该拍板的时候要果断,不能总是“我再想想”“我再研究研究”;但在全局性问题上,要多听、多看、少表态,不能给主要领导添乱。三是工作的尺度。推进工作要积极主动,但不能太过激进;要有创新意识,但不能脱离实际。这个平衡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二、政治修养与理论武装——练好内功这道“基本功”

有同志可能会说,我们天天忙得要死,哪有时间学习?我以前也这么想。但后来发现,越是忙,越要学习;越是任务重,越要武装头脑。不学习,就会出现“本领恐慌”;不学习,就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学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很多人把握不准。我认为,乡镇副职的学习,要把握“三个重点”:

首先是政治理论。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定盘星”和“指南针”。不学懂弄通这些理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我有个习惯,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先打开“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半小时。看似时间不长,但日积月累,收获很大。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关于安全生产、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对指导实际工作帮助很大。

其次是业务知识。分管什么就要学什么。我刚分管财政时,对预算编制、资金管理等业务一窍不通。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学。我找来《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一条一条地啃;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县财政局的同志请教。刚开始很痛苦,经常学到深夜。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能看懂财政报表了,能发现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了,工作起来也有底气了。

再次是领导方法。乡镇工作复杂多变,单靠蛮力是干不好的,必须讲究方法、讲究艺术。我经常看一些领导干部传记、管理学书籍,学习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就是《习近平在正定》。书中讲述的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的许多做法,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启发。比如,他提出的“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理念,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

()怎么学?方法很重要。我总结了“三学法”:

一是系统学。不能碎片化、浅尝辄止,要下功夫系统学习。比如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不能只看几篇文章、听几次讲座就完事了,而要系统学习《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系统了解安全生产的原理、规律、方法。只有系统学习,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是带着问题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我有个小本子,专门记录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请教。这样学习,针对性强、效果好。比如,在处理环保信访案件时,我发现很多矛盾源于群众对环保政策不了解。于是我专门学习了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解释,矛盾就容易化解了。

三是在实践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东西,书上学不来,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我刚分管应急工作时,制定了一套应急预案,自我感觉很完善。结果第一次实战演练,就发现漏洞百出。这让我认识到,应急管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经常演练、不断完善。后来,我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完善预案。现在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确实提升了不少。

()学出什么效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果学归学、干归干,那学习就失去了意义。我认为,学习要达到“三个提升”:

一是提升政治判断力。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具体的人和事,但必须从政治高度看问题。比如处理信访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要看到背后的社会矛盾;推进重点工作,不能单纯追求速度,要考虑社会稳定。这种政治敏锐性,需要通过学习来培养。

二是提升工作创造力。上级的政策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落实,考验我们的智慧。这就需要通过学习,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我经常浏览一些政府网站,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然后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应用。

三是提升群众号召力。做好群众工作,光有一腔热情不够,还要有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提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团结群众、凝聚人心。

三、班子配合与队伍建设——弹好协奏这首“和谐曲”

乡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打独斗成不了事。作为副职,如何在班子中发挥作用、如何带好队伍,这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于班子团结,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尊重是前提。这里的尊重是双向的。一方面,要尊重主要领导的核心地位。书记是班长,镇长是政府一把手,他们的权威不容挑战。作为副职,我们要自觉维护他们的威信,在公开场合坚决服从他们的决定。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私下沟通,而不能当面顶撞、背后议论。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其他班子成员。每个人分管的领域不同,遇到的困难也不同。我们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而不能隔岸观火、幸灾乐祸。

第二,沟通是关键。很多矛盾和误会,都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涉及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多部门配合的事项,我都会提前与相关领导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寻求他们的支持。这样做虽然程序多了点,但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有一次,我在推进一项安全检查工作时,涉及到多个部门。如果我直接发文要求各部门配合,可能会引起反感。于是我提前找相关副职沟通,说明情况、征求意见,最后大家形成共识,工作推进就顺畅多了。

第三,补台是美德。什么叫补台?就是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你有困难我帮一把,我有问题你搭把手。这样的班子才有战斗力。我见过一些副职,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人的事情漠不关心。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记得有一次,分管农业的同志因为家里有事,一个重要的项目推进会开不了。我主动替他去参加,会后及时向他反馈情况。虽然是举手之劳,但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也为班子团结做了贡献。

()关于队伍建设,我想谈三点认识。

第一,传帮带是责任。我们这些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同志”,有责任帮助年轻干部成长。这不仅是个人情谊,更是组织赋予的责任。我带过几个年轻干部,从工作方法到为人处世,都尽量手把手教。但这里有个误区要避免,就是不能把年轻干部当“勤务兵”使唤。有些领导喜欢让年轻干部干一些跑腿、打杂的活,美其名曰“锻炼”。其实这是在浪费年轻人的才华和热情。真正的传帮带,是要给年轻人压担子、搭台子,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第二,管理要严格。严是爱、松是害。对分管部门的干部,该严格的地方必须严格。我主张建立规矩、强化监督、严明纪律。比如,我要求分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重要工作必须留痕、限时办结;廉政风险点必须建立台账、定期排查。但严格管理不是冷冰冰的,而要与关心关爱结合起来。干部有困难,我会主动帮助;干部有情绪,我会及时谈心;干部有成绩,我会大力表扬。

第三,榜样最重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带好队伍,领导自己首先要做好。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比如,我要求大家上班不迟到,自己就每天提前到办公室;我要求大家深入一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守正笃行担使命、躬身实干铸忠诚——对如何当好乡镇副镇长的几点思考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