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灭火救援工作例会暨年度灭火救援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要深化差异化课题研训

  (二)要建强灭火攻坚与紧急搜救“两支队伍”

  (三)要创新营区实战化训练设施建设应用

  (四)要提升专职消防队伍建设质效

  (一)要筑牢大队级指挥中心这个“中枢”

  (二)要建强通信保障分队这个“神经”

  (三)要深化“防消联勤”这个“机制”

  (四)要打通数据共享这个“脉络”

  (一)要优化队伍布局结构

  (二)要规范快速处置队建设

  (三)要提升专职队伍素质

  (四)要强化资源共享共用

  (一)要抓实作战训练安全管控

  (二)要提升识险避险处险能力

  (三)要强化安全督导与问责

在灭火救援工作例会暨年度灭火救援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国家消防救援局和总队的最新部署要求,进一步统一全市指战员的思想认识,明确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推动年度灭火救援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切实提升我们这支队伍的综合应急救援实战能力。会议期间,我们集中战评了近期典型战例,各大队主官汇报了工作情况,专职办传达了专职队伍重点任务。刚才副支队长站在全局高度,就抓好下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思想性、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大家务必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分管工作,就抓好当前几项重点任务,讲四点意见。

一、聚焦实战效能,在淬炼攻坚克难的硬核力量上实现新突破​

灭火救援的核心是战斗力,战斗力的生成靠的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和贴近实战的反复锤炼。这次会前,我们实地观摩了差异化课题研训成果、模拟烟火训练教具以及危化品槽罐车泄漏处置等演示,这些都不是“花架子”,而是瞄准了我们扬州地区现实灾害风险、提升实战能力的“硬招实招”。当前,灾害事故的突发性、复杂性、危险性不断增强,对我们队伍的实战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指导思想,一切从实战出发,向打赢聚焦,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一)要深化差异化课题研训,解决“训什么”的问题。练兵不能“一锅煮”,必须精准施策。各大队要紧密结合辖区主要灾害事故类型,把差异化研训作为提升实战能力的重要抓手。宝应大队在居民燃气事故处置方面的研训就很好,自主研发教具,11还原场景,邀请专家指导,这就把训练搞活了、搞实了。我们要持续深化这种模式,针对新能源、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化工装置等不同灾害对象,开展“量身定制”式的研训。比如,针对锂电池火灾,要深入研究其蔓延规律和扑救难点,熟练掌握浸泡灭火、底盘穿刺等特种装备的应用;针对危化品槽罐车事故,要依托模拟训练设施,熟练掌握堵漏、洗消、关阀等关键技术。总之,要让训练内容与实战任务同频共振,确保每个单位、每个岗位的训练都有的放矢。

(二)要建强灭火攻坚与紧急搜救“两支队伍”,解决“谁来打”的问题。攻坚打赢,核心在人,关键在专业队伍。总队对“两支队伍”建设有明确指导意见,就是要牢固树立“定岗、定人、定责、定车、定装”的理念。我们要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力量编成,固化“一车一队”作战模式。灭火攻坚队要突出内攻近战、强攻近战能力,熟练掌握破拆、排烟、控火等技战术;紧急搜救队要突出在复杂恶劣环境下的生命搜救能力,强化定位、救助、紧急撤离等训练。要通过整建制实战化操法训练,像演练中模拟的多层建筑火灾扑救那样,使两个队伍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真正成为处置急难险重任务的尖刀和拳头。

(三)要创新营区实战化训练设施建设应用,解决“怎么练”的问题。训练设施是生成战斗力的重要平台。要坚决杜绝“重建轻用、反复建设”的倾向,创新开展“一队一特色”训练设施建设。宝应大队建设的危化品槽罐车模拟训练装置、高空救援训练设施、综合性实战真烟真火设施,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这些设施能够模拟高温、低温、毒性、轰燃、回燃等极端条件,让队员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体验真实火场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我们要积极推广这种模式,鼓励各大队结合实际,建设一批实用、管用的训练设施,并配套建立示教团队,实现资源共享,让营区真正成为锤炼过硬本领的“大熔炉”。

(四)要提升专职消防队伍建设质效,解决“力量补”的问题。政府专职消防队伍是我们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履行核心职能的重要补充。要持续优化布局建设,夯实基础。要在队站建设、正规化达标创建和队伍管理方面多下功夫、多想思路,充分提高专职队伍战斗力。要结合辖区地域特点,加快推进专职队伍建设,尤其要补齐农村和远城区救援力量的短板。要加强对专职队员的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将其纳入执勤、训练、作战体系,实现与国家队同标准、同要求、同调度,不断提升正规化建设和实战能力水平。

二、深化联动共治,在织密信息化应急保障的立体网络上构建新格局​

现代灭火救援行动,不仅是体力、技能的比拼,更是信息、科技的较量。离开了高效的信息支撑和顺畅的联动机制,再勇敢的队员也可能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这次观摩的大队级指挥中心及通信分队建设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巨大潜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科技赋能这个关键,深化“防消联勤”机制,打通信息壁垒,构建起反应灵敏、联动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应急指挥和保障体系。

(一)要筑牢大队级指挥中心这个“中枢”,解决“指挥灵”的问题。指挥中枢是大脑,大脑灵,则全身动。支队正在加快大队指挥中心在指挥中枢方面的转型升级,目标就是打造现代化、高效率的指挥中枢。各大队要以此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突出专业效能,规范运行机制,夯实日常基础。要确保指挥中心能够快速搜集、分析、处理灾情信息,精准调度力量,实施有效指挥。要特别重视初战指挥能力的提升,针对初战力量不足、指挥不力、信息不准等突出问题,完善指挥体系,确保第一时间到场的力量能够有效控制事态,为后续决策和增援赢得主动。

(二)要建强通信保障分队这个“神经”,解决“联得通”的问题。在“三断”(断网、断电、断路)的极端环境下,通信就是生命线。组建“1+1+1”专职通信保障分队,配备集语音、图传、能源、无人机于一体的应急前突车,目的就是确保在任何恶劣条件下都能构建起可靠的通信链路。要定期开展通讯拉动演练,全面提升在复杂灾害现场的快速响应与持续保障能力。要确保自组网通信覆盖、高清影像实时回传、无人机立体侦察与三维建模等先进技术能够真正应用于实战,为指挥决策提供最直观、最准确的信息支撑。

(三)要深化“防消联勤”这个“机制”,解决“防救结合”的问题。“防”与“消”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117日我们刚开了微型消防站与防消联勤工作推进会,就是要强化这项机制。要探索规范防消联勤巡查小组建设,明确人员、装备、任务标准,推动巡防小组与攻坚班组一体化建设。要重点加强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推广“1+3”模式,使其成为“有场所、有人员、有装备、有战斗力”的初期火灾“快速处置队”。防火监督员和灭火指挥员要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交流,防火检查发现的风险隐患要及时通报给灭火救援部门,便于熟悉预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灭火救援工作例会暨年度灭火救援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