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二、重点任务与具体措施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党组织建设
2.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3.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二)推动产业振兴
1.优化现有产业结构
2.培育新型产业业态
3.加强产业融合发展
4.强化产业风险防控
(三)加强人才培养
1.吸引人才返乡创业
2.培育本土人才
3.加强外部人才合作
(四)改善人居环境
1.深化环境整治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推动绿色发展
(五)繁荣乡村文化
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培育文明乡风
(六)筑牢防返贫防线
1.加强动态监测
2.落实教育医疗保障
3.促进就业增收
三、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2025年第一季度:启动调研阶段
(二)2025年第二季度:全面展开阶段
(三)2025年第三季度:深入推进阶段
(四)2025年第四季度:阶段总结阶段
(五)2026年:巩固提升阶段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资金保障
(三)完善监督考核
(四)加强宣传引导
2025-2026年度驻村工作计划与安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驻村工作职责,推动所驻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全面总结前期驻村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2025-2026年度驻村工作计划。本计划旨在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确保驻村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为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一、总体要求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X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总体目标
到2026年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0%以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素质普遍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重点任务与具体措施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1.加强村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村党支部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专题党课,开展2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2.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从产业带头人、返乡青年、退役军人等群体中物色优秀人才,重点培养推荐,年内至少发展1名入党积极分子,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建立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加强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二)推动产业振兴,促进强村富民
1.优化现有产业结构
深入调研村里现有产业,分析优势与不足,与农业专家合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村民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推广特色农作物种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发展猕猴桃产业改良品种,养殖乌黑鸡,种植中药材等特色农业。
2.培育新型产业业态
结合本村资源禀赋,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利用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打造旅游景点;搭建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分享产业红利。
3.加强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将农产品就地转化为商品。与周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4.强化产业风险防控
每季度组织产业项目负责人开展专题普法,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引导合法合规经营。建立项目进度与问题台账,及时协调解决用地、用工、销售等实际困难。
(三)加强人才培养,夯实振兴基础
1.吸引人才返乡创业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就业。设立返乡创业专项资金,提供创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计划每年吸引3-5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2.培育本土人才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电商运营培训等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选拔有潜力村民进行重点培养,每年举办培训不少于4期,培训人次不少于200人。
3.加强外部人才合作
与科研院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学者到村指导产业发展。引进外部人才担任产业顾问、技术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1.深化环境整治
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每月开展1次环境整治活动。压实护林员、保洁员路段包保责任,固化“每月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