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强化巡河管理
(二)坚持高位推动
(三)推进数字赋能
(四)严格整改督办
二、存在问题
三、下步打算
XX市2025年度河湖治理工作情况报告
2025年以来,XX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市总河湖长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聚焦基层履职能力建设核心环节,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和精准化工作推进,构建起"巡河有质、责任压实、数字赋能、整改闭环"四位一体工作格局,推动全市河湖治理保护实现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的实质性转变。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强化巡河管理,夯实履职根基
巡河检查作为河湖长制工作的基本制度安排和首要履职方式,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问题发现能力和治理保护成效。2025年度,XX市将提升巡河质量作为破解"打卡式"巡河形式主义问题的突破口,建立覆盖全市20个县级行政区的巡河质量通报制度体系。该制度以巡河时长、巡河距离、轨迹规范性、问题发现率、问题整改及时性等关键指标为核心,通过信息化平台自动采集与人工抽查复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级河湖长履职行为进行量化评估和动态监测。
制度实施过程中,针对部分基层河湖长存在的巡河时长不足30分钟、单次巡河距离未覆盖责任河段重点区域、GPS轨迹偏离河道中心线超过50米、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市河长办实施重点督导和靶向整改。督导机制采取"日监测、周汇总、月通报"模式,对连续两周排名靠后的县级行政区,启动约谈提醒程序;对月度通报中问题突出的个别河湖长,要求其提交书面说明并制定整改承诺。全年累计发布巡河质量通报24期,点名通报基层河湖长37人次,开展专项督导16次,有效传导工作压力。
为从根本上提升基层河湖长履职能力,市河长办组织开展多层次专题培训体系。市级层面举办3期集中培训班,邀请水利部、省水利厅专家及先进地区代表,就河湖长制政策法规、水生态保护理论、岸线管理技术规范、信息化平台操作实务等内容进行系统讲授,累计培训县级河长办负责人及业务骨干180人次。县级层面组织28场巡回培训,覆盖乡镇级河湖长及村级巡查员760余人,采取"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案例研讨"模式,在XX河、XX湖等重点水域开展实地教学12次。同时,组织12场跨县区经验交流会,推广XX县"河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XX区"民间河长"志愿巡护模式、XX市"无人机+AI识别"智能巡河等创新做法,促进互学互鉴。
通过制度约束与能力提升双轮驱动,全市巡河质量呈现稳步向好态势。截至2025年10月底,市级河湖长平均单次巡河时长由年初的42分钟提升至68分钟,巡河有效覆盖率由73%提高至91%;县级河湖长平均巡河距离增长35%,问题现场处置率提高28个百分点。基层河湖长履职主动性显著增强,"打卡式"巡河现象得到根本性改善,全市河湖长制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得分同比提升12.6分。
(二)坚持高位推动,压实责任链条
河湖管理保护作为"一把手"工程,必须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传导机制。2025年,XX市针对省、市督查检查发现的XX河断面水质不达标、XX湖岸线违规占用、XX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反弹等23项重点问题,果断采取"高位推动、层层压实"工作策略,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压力传导不递减。
9月30日,市河长办经过问题梳理、现场核查、责任界定等程序,向20个县级行政区总河长同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建议函》。建议函采用"一县一单"定制化模式,直接点明各辖区存在的主要问题、风险隐患及整改要求,明确指出县级总河长作为本行政区域河湖管理保护"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督办、亲自检查验收。建议函同步抄送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及市级责任河湖长,形成市级领导督办、县级领导主抓的工作态势。
建议函发出后,20个县级行政区总河长均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措施。其中,XX县总河长组织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XX河生态修复方案,明确由县长任整改工作组长,抽调15名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四单合一的整改台账,将13项整改任务分解到7个职能部门和9个乡镇。XX区总河长带队现场办公,对XX湖岸线违规建筑拆除工作进行实地督导,协调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在15天内完成2.3万平方米违建拆除和生态修复。XX市总河长创新建立"总河长月调度"机制,每月听取重点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对整改不力的3个乡镇总河长进行约谈提醒。
高位推动机制有效激发了责任体系效能。县级河湖长平均每月巡河频次由1.2次增至2.1次,现场解决问题数量增长156%。市河长办对建议函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专项督查,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抽查点位47个,核实整改成效。督查结果显示,23项重点问题已完成整改22项,整改完成率95.7%,剩余1项因涉及跨区域协调正在推进,预计12月底前完成。通过县级总河长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形成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工作格局,河湖治理保护责任链条更加牢固。
(三)推进数字赋能,提升监管水平
数字技术应用是提升河湖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路径。2025年,XX市将强化基层河湖长信息化履职能力作为数字赋能的核心突破口,构建"培训提升、机制激励、应用拓展"三位一体的数字化监管体系。
市河长办联合市大数据管理局、XX科技公司,组织开展6轮次信息化专题培训,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及巡查员共计920人次。培训内容聚焦"掌上河湖长"APP功能应用、无人机巡查数据上传、AI智能识别问题分类、GIS地理信息系统查询等实操技能,采取"小班制、手把手、现场考"模式,确保培训实效。针对年龄偏大、信息化接受能力较弱的基层河湖长,安排技术骨干"一对一"帮扶,建立"师徒结对"机制187对。同时,开发制作《信息化履职操作手册》视频版3部、图文版1套,通过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渠道推送,累计点击量超过1.2万次。
为激发基层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性,市河长办完善问题发现定期通报激励机制。将基层自主发现问题数量、质量、整改及时性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权重占比提高至35%。实行"红黑榜"通报制度,每月对自主发现问题多、质量高的前5名县级行政区红榜表扬,对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