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
(二)聚焦中心工作
(三)防范风险隐患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理论武装上持续用力
(二)在阵地建设上守牢底线
(三)在文化赋能上打造品牌
(四)在风险防范上精准施策
市委2025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报告
2025年,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央、省委关于“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工作要求,立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为推动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压实主体责任,筑牢意识形态“压舱石”
市委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一是高位统筹推进。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纳入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重要内容,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全年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3次,市委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4次,开展全市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2次,印发《市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方案》,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二是深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主题开展集中学习研讨6次。依托“万人助万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市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800余场,覆盖党员干部群众120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压实阵地管理。聚焦作为楚汉文化重要发祥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特殊市情,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纪念馆等阵地的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规划、公共设施建设和市民公约中。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全年处置涉宛网络舆情28起,约谈违规新媒体账号5个,查处网络谣言案件3起,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聚焦中心工作,强化舆论引导,奏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围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三区一中心一高地”的战略目标,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是主题宣传浓墨重彩。紧扣“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组织开展“行走·读懂中国”“丹江情·水源颂”等系列宣传活动,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刊发稿件1500余篇,其中《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以水为媒推动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