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统筹部署
(二)创新工作方法与核查路径
(三)聚焦核心关切与突出问题
(四)深化政策宣传与思想引导
(五)发挥生态环保专业优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仍需时日
(二)乡村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三)建立常态化长效帮扶机制尚需探索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深化思想教育引导
(二)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三)健全完善常态化长效机制
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2025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立足生态环保主责主业,紧密结合帮扶工作实际,于近期组织开展了覆盖全部帮扶对象的入户走访活动。本次走访旨在全面摸排群众生产生活近况,精准掌握返贫致贫风险,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分局党组高度重视本次入户走访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周密部署、创新方法、压实责任,确保了走访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统筹部署,确保帮扶责任压紧压实
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分局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全体帮扶干部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工作启动前,组织召开了专题动员部署会,传达学习上级最新文件精神,明确本次走访的目标任务、工作纪律和具体要求。会议强调,全体帮扶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怀揣深厚感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基层一线,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为提升帮扶干部的业务能力,分局还组织了系统性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涵盖防返贫动态监测标准、乡村振兴相关扶持政策、群众沟通技巧以及《入户走访台账》规范填写方法等。通过培训,确保每位干部都能熟练掌握政策、明确工作方法,为走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人员组织上,采取“分批分组、包片负责”的形式,将全体帮扶干部分成若干工作小组,由科级干部带队,分赴各自负责的帮扶村,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对帮扶农户的全覆盖走访。据初步统计,本次集中走访活动累计动员干部职工80余人次,完成了对所辖帮扶村538户、共计1800余人的全面走访排查,做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创新工作方法与核查路径,确保民情信息精准无误
为杜绝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蜻蜓点水”式慰问,分局在走访过程中严格遵循并深化了“一看、二问、三核”的工作方法,力求将民情摸得更准、民意听得更真、问题找得更实。
一是“一看”察实情,直观掌握生活现状。帮扶干部深入农户家中,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进行实地查看。仔细检查群众的住房结构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漏雨或裂缝等隐患;查看院落及室内卫生状况,评估人居环境质量;检查厨房、厕所等生活设施的完备性和便利性;拧开水龙头,查看水质水量,确保饮水安全稳定。通过直观的观察,对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形成第一手印象,为后续的精准帮扶提供依据。
二是“二问”听心声,全面了解家庭动态。帮扶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详细询问家庭各方面情况。内容不仅包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务工地点与收入、子女就学阶段与享受补助情况、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纳情况等基本信息,还深入了解到农户的产业发展情况,如今年的板栗、玉米等农作物收成如何、是否存在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同时,耐心倾听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对未来发展的真实想法,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对于群众的诉求和建议,帮扶干部都认真倾听,展现出极大的诚意和耐心。
三是“三核”求精准,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在听取群众自述的基础上,帮扶干部对照官方数据和相关档案,对关键信息进行核实。例如,将农户自报的收入情况与防返贫监测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将其享受的政策补助与民政、教育、医保等部门的记录进行核对。这种交叉验证的方式,有效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为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科学制定帮扶措施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所有核实后的信息均被逐一、详实地记录在统一印发的《入户走访台账》中,确保信息可追溯、可查证。
(三)聚焦核心关切与突出问题,构建闭环管理解决机制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是本次走访的核心目标。分局建立了“问题清单+责任台账+整改时限”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回应和妥善处理。在走访过程中,共梳理汇总各类问题和诉求125项。
针对这些问题,分局采取了分类处置、限期办结的原则。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如政策疑虑、信息不对称等,帮扶干部当场予以解答和处理。例如,针对部分农户反映就业信息匮乏的问题,干部们现场通过手机查询、联系相关部门等方式,提供了最新的本地及周边地区用工信息。对于现场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则详细记录在问题台账中,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参照相关工作规范,对于一般性问题,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或解决;对于涉及多部门协调的复杂问题,要求在20个工作日内提出解决方案并启动办理程序,确保问题不悬空、不拖延。
例如,有农户反映去年出售的玉米款项至今未结清,帮扶干部当即联系村委会介入协调,并承诺在一周内跟踪到底,直至款项结清。又如,针对部分农户反映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分局计划下一步主动对接电商平台和本地商超,帮助拓宽销售渠道。这种高效、务实的做法,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帮扶工作的力度和温度,确保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四)深化政策宣传与思想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为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能够真正惠及于民,帮扶干部在走访中化身“政策宣传员”,致力于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考虑到部分群众文化水平有限,对政策文件理解存在困难,干部们摒弃了“照本宣科”的生硬方式,转而采用“翻译式”的宣讲模式。
他们将复杂的政策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例如,将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政策“翻译”成“只要努力干,政府会托底,不怕再返贫”;将教育资助政策讲解为“孩子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