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者眼中的xx
二、我们眼中记者的样子
三、让我们携手同行
1.讲好具有xx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2.讲好高水平建设创新xx的变革故事
3.讲好xx“最xx”的文化故事
4.讲好“人生只合住xx”的幸福故事
5.讲好“实干争先·奋斗有我”的奋斗故事
6.讲好xx拥抱世界的国际故事
市委书记在“记者眼中的xx”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记者朋友、媒体朋友,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我们邀请来了相关媒体的朋友,一起“看见xx、共话发展”。首先,我代表xx市四套班子,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们衷心感谢大家这些年来对xx这座城市的持续关注,衷心感谢大家对xx改革发展成效的宣传报道,衷心感谢大家对xx宣传事业的鼎力支持!
这些年,我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xx的关注度、知名度、显示度、美誉度在不断提升。特别是今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xx年,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把目光聚焦到xx,将xx的好经验好做法放在了头版头条、公众号置顶,让xx上了“热搜”,出彩又出圈。所以,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考虑,要召开一次座谈会,把记者朋友们请过来,致以诚挚的谢意,听听大家笔尖下、镜头里的xx故事,并通过你们让xx的声音传播得更远、让xx的形象更加立体、让xx的影响更加广泛。
刚才,常务副市长向大家介绍了xx经济社会发展情况,xx家媒体的记者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讲得都非常好,听了之后,很有收获、很受启发。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一种相信,就是大家对xx的相信。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大家选择把镜头对准xx、把话筒交给xx,这本身就是对xx的信任。我感受到一种情怀,就是大家作为记者的职业情怀。大家有的深入一线,传递民生温度;有的扎根基层,挖掘平凡故事;有的奔赴现场,记录时代变迁。这些都源于大家对职业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新闻工作者的深厚情怀。我感受到一种力量,就是新闻媒体的力量。发生不等于记录,记录不等于揭示,揭示不等于推动。大家的每一篇报道、每一次发声,都传播了正能量、塑造了价值观,这是一种推动社会有形进步的无形力量。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我想和大家交流x个方面:
一、记者眼中的xx,是“在xx看见美丽中国”的生动呈现
20xx年,xx给我们xx量身定制了一条广告语“在xx看见美丽中国”,这句话成为了xx的城市名片。这些年,大家明显感受到,xx的这张金名片越来越响亮。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广大媒体记者不遗余力地挖掘、宣传和报道。我们认为,一座城市的魅力,往往需要一个清晰的“出口”让外界看见。记者,就是这样一个关键“出口”,是你们让“在xx看见美丽中国”更加立体、更加生动、更加鲜活地展示在外界面前。具体体现在这么x方面:
第一,正是因为记者的解码,让我们对xx的发展之路更加自信。前不久,市委宣传部选取了xx篇各大主流媒体对xx的报道,并汇编成册。我们作了个统计,在这些报道中,主标题带“绿”字的有xx篇,专门讲到xx绿色发展模式的有xx篇。比如,xx《xx访谈》用xx分钟报道xx“两山”实践,其中讲到“xx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xx日报》组织采写了许多报道,展现了xx在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对口帮扶等方面的多元发展和积极实践,将xx的工作在更广泛范围分享了经验;《xx日报》深入基层一线,全过程记录企业绿色智造生产线改造,帮我们一起解读xx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xx日报》潮新闻跟着“碳达人”居民体验垃圾分类、光伏发电自用的日常,记录下“生态身份证”如何让绿色生活变现为实实在在的奖励,其《xx》专题报道,让“幸福xx”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这些报道,都向外界解码了xx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正确道路上走正确的信心。
第二,正是因为记者的推介,让xx这座城市的流量更加汇聚。上周三,xx新闻发表了一篇报道叫《xx》,讲述了xx的生产生活,用烟火气打动人心。底下网友评论“xx这座城市总能治愈疲惫”。这样的宣传,能吸引更多的人到xx休闲旅居。《xx日报》走进xx的乡村田野,亲身感知青年入乡的活力,采写了《xx》;南风窗深入xx城乡调研,写下xx余篇深度报道,从《xx》到《xx》,宣传了xx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xx》蹲点xx多个村落近x个月,跟着“乡村CEO”跑项目、与返乡青年聊创业,反复修改长达x个月时间,写下《xx》,生动展现了“青年入乡”与乡村发展的双向奔赴;东方卫视在沪苏湖高铁开通时,为了一个火车进站的出镜镜头排练了很多遍;xx卫视多次深入一线,详细了解xx青创新城建设,专题报道xx未来大会,等等。这样的宣传,吸引了更多人到xx创新创业、逐梦圆梦。正是因为大家的宣传,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xx、扎根xx、创业xx,xx的IP更加火爆、xx的流量更加汇聚。
第三,正是因为记者的跟踪,让xx的社会治理更加高效。20xx年x月xx日,我们开设了全媒体监督《xx》栏目,以挑刺找茬、连夜整改的方式,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一开始,这档栏目的推进是很艰难的,但随着各大媒体的跟踪报道,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做下去的决心。比如,xx新闻联播、新华社都曾报道过xx的“拔刺”行动,并点赞我们“拔掉了老百姓眼中的刺,在老百姓心中种下了信任的种子”。解码xx团队长期扎根xx、解码xx,编写《xx》一书,其中在第一章就观察了《xx》栏目,讲到“小杠杆撬动社会治理大效能”。正是因为大家的关注和跟踪,才让我们更有动力做好《xx》栏目,从而推动xx开启了一场全员参与的市域治理创新实践。
第四,正是因为记者的宣传,让xx全民奋斗的热潮更加澎湃。这些年,各大媒体聚焦“在xx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以专业的视角、鲜活的笔触,记录了xx党员干部“迎风奔跑”的担当作为,记录了xx企业家“敢闯敢干”的创业历程,记录了xx老百姓“共建共享”的奉献热情。比如,xx新闻专题报道,“xx,实干争先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新华社报道,“xx以实干争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xx》用《xx》一文,讲述了xx全城逐绿的奋斗故事;智谷趋势将镜头对准普通奋斗者,跟踪鼎力机械的技术工人、“深蓝计划”主理人等群体,用“再小的奋斗乘以xxx万就是波澜壮阔”的金句,为xx写下最青春的注脚。正是你们的大力宣传,将xx干部群众的奋斗点滴、发展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全民实干争先的奋斗热潮,从而汇聚成推动xx发展前行的奋斗共识。
另外,还有中国日报、中新社、解放日报、xx之声、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长期以来以全局的视野、专业的解读、深度的观察,持续为xx发展鼓劲赋能。总之,得益于记者的助力,xx的发展脚步更加坚定、xx的城市流量更加汇聚、xx的社会治理更加高效、xx的奋斗热潮更加澎湃。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xx才能被更多的人“看见”,才能被外界“读懂”,才能被真实的“感知”,才能得到立体的“呈现”。
二、我们眼中记者的样子
为了准备今天的座谈会,我也找了一些关于新闻工作的资料。刚好读到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专门讲到“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虽然这句话已经过去x年,但现在读起来依然充满力量。大家作为记者,每天都在记录采访对象的样子。这里,我也想借今天的这个机会,讲一讲我们眼中记者的样子。
第一,记者的记录往往是最值得信赖的。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似乎最不缺少的就是“新闻”。但大家最关注、最信任的依然是权威媒体,因为在老百姓心目中,你们就是真实与客观的“化身”。我们在网上看新闻,往往都会先看消息来源,一看署名是xx日报、是xx社、是xx、是我们熟悉的党报党刊,就会觉得很踏实。同样的报道,通过你们的传播,更容易被信服;同样的声音,通过你们的传递,更容易被认可。这份信任来自于哪里?就是来自于在座各位记者对“客观记录”的坚守、对“真相探寻”的坚守、对“职业良知”的坚守。
第二,记者的视角往往是最多维的。我经常给我们党委政府的同志讲,要多看看外界对xx的评价,特别是记者对xx的观察。因为你们的视野更为开阔、视线更为敏锐、视角更为多元,能看到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新华社耗时x个月深入xx村、xx等xx个乡镇,走访老矿工、村干部、企业负责人xx余人,几易其稿后写出《xxx》,在今年x月《xx》头版刊发,帮我们总结了从“转化绿”到“源头绿”、从“领跑”到“带跑”、从“生态绿”到“多维绿”的三组变化,系统梳理了xx年来xx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逻辑。比如,去年x月,《xx》以“xx觉悟”为题,从xx的方法论、精气神、价值观的维度,阐释了xx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独特观察视角,给我们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