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的磅礴力量VIP专享

提纲:

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核心要义

  (一)从“十四五”辉煌成就中坚定发展自信

  (二)从“十五五”形势判断中找准我市发展定位

  (三)从“十五五”战略部署中明确我市发展方向

二、锚定“十五五”目标任务

  (一)实施“产业焕新”战略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三)实施“城市更新”战略

  (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六)实施“民生提质”战略

  (七)实施“改革开放”战略

  (八)实施“安全保障”战略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强化政治引领

  (二)锻造过硬队伍

  (三)深化正风反腐

  (四)健全落实机制

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的磅礴力量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仅是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更是我们乘势而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纲领。我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紧密结合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锚定“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承转节点,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我市篇章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与同志们交流学习体会。

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核心要义,把握我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与时代使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既有对“十四五”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有对“十五五”形势的科学判断,更有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擘画。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将其转化为谋划我市发展的“指南针”和“路线图”。

(一)从“十四五”辉煌成就中坚定发展自信,汲取奋进力量。“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市作为资源型地区转型的“试验田”,在这一进程中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经济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城市功能持续提升,“一主三副六组团”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锦绣我市城”盛景逐步重现;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也为我们谋划“十五五”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

(二)从“十五五”形势判断中找准我市发展定位,把握战略机遇。全会指出,“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我市而言,这一判断既是“压力测试”,更是“转型契机”。从机遇看。国家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叠加,我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后花园”,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深入推进,我市“一主”辐射作用亟待强化;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产业赛道加速重构,为我市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空间。从挑战看。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仍未完成,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城市能级与省会地位不相匹配,科技创新能力、高端人才储备、营商环境等仍有短板;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汾河流域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需持续深化。面对“危”与“机”,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以“转型蹚新路”的闯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展现我市担当。

(三)从“十五五”战略部署中明确我市发展方向,锚定目标任务。《建议》明确了“六个坚持”原则和七方面主要目标,为我们制定了“任务书”。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要聚焦“四个关键词”。一是“高质量”,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二是“现代化”,以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治理效能;三是“可持续”,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我市;四是“共富裕”,聚焦“一老一小”、就业增收等民生痛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具体到目标设定,我们初步考虑。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7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努力实现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上走在全国前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走在中游前列、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竞争中走在前列、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全省前列。

二、锚定“十五五”目标任务,谱写我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关键要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将重点实施“八大战略”,推动“十五五”时期转型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实施“产业焕新”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老工业基地,我市的转型核心在产业,出路也在产业。我们将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脱胎换骨”。一是做强做优能源产业。推进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支持太重、晋能控股等企业发展煤矿智能化装备,打造全国煤炭绿色低碳利用示范基地;加快光伏、风电、储能项目建设,推动阳曲、娄烦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落地,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8%。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力争2027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三是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依托晋祠、双塔、太山等文旅资源,打造“唐风晋韵·锦绣我市”文旅品牌,推动钟楼街、中正天街等特色商业街区迭代升级;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活转型内生动力。全会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我市将以创新生态建设为抓手,破解“创新孤岛”难题。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最高10%的补贴;支持太重、太钢等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力争“十五五”期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个。二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区域重点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产业学院”,围绕煤机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我市科技创新城,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实施“并州人才行动计划”,对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安家补贴;建设“人才公寓”2万套,解决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后顾之忧;推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三权’改革”,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三)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围绕“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定位,我们将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建设,让“锦绣我市城”更有颜值、更有温度。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南移西进、北展东扩”,推动小店—晋源一体化发展,打造汾东科创走廊;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我市片区建设,重点发展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北部增长极”。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开工建设地铁3号线、4号线,推进我市铁路枢纽货运北环线、西北二环高速等工程,构建“半小时通勤圈”;实施城市内涝治理、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新建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的磅礴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