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望“十四五”:在非凡成就中坚定历史自信
二、把握“十五五”:在时代坐标中明确历史方位
三、擘画“十五五”:在宏伟蓝图中找准奋斗航向
四、寄语新青年:在强国征程中书写挺膺担当
党课:深学全会精神,勇担青春使命
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一次意义特殊、内涵深刻的专题党课。主要目的,就是共同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这次全会,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
对于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党员而言,学习全会精神,绝不仅仅是完成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为了看清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明晰我们肩负的时代责任、找准我们未来的奋斗航向。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你们的成长轨迹与国家“十五五”规划的实施周期高度重合,你们将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全程参与者和中坚力量。因此,学深悟透全会精神,对于你们的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今天,我将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中归纳的几个核心问题,结合我们青年学生的实际,与大家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
一、回望“十四五”:在非凡成就中坚定历史自信
要展望未来,必先读懂现在;要擘画新篇,必先总结过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首先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身处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环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第一,我国的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这是我们自信的坚实物质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截至2025年底,我国经济总量预计将历史性地突破140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5%左右的较高水平,五年经济增量累计超过35万亿元,这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体量。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仅没有动摇,反而向“世界智造中心”加速迈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保持在30%左右,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当之无愧的主引擎。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在全球经济低迷、外部环境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取得的,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
第二,创新动能的引擎作用实现了新突破。这是我们自信的核心驱动力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时期,我们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44%提升至2.68%,稳居世界第二位。我们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全球前十行列。从“奋斗者”号深潜万米、“天问一号”探访火星,到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6万家,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过77%,创新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正在成为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
第三,绿色发展的底色绘就了新画卷。这是我们自信的鲜明时代特征。我们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高,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坚实而有力。这种对自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发展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第四,民生福祉的增进达到了新高度。这是我们自信的根本价值取向。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四五”时期,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连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5亿人。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同志们,同学们,这些成就的取得,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每一项数据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汗水;每一次突破的背后,都充满了艰苦卓绝的奋斗。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中国人民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这是我们面对未来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和最深厚的自信源泉。
二、把握“十五五”:在时代坐标中明确历史方位
深刻理解“十四五”的辉煌成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十五五”的历史方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承接作用的重要五年。如何理解这个“重要地位”?我们必须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全面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十五五”时期在实现现代化宏伟蓝图中的“承上启下”作用。从时间轴上看,“十五五”时期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往前看,它承接了“十四五”打下的坚实基础;往后看,它要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发起决定性的冲刺。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十五五”时期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率至关重要。可以说,“十五五”是冲刺跑的加速阶段,是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这五年的发展成效,直接关系到2035年远景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
其次,我们要清醒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这为我们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技术封锁、经济遏制、舆论抹黑无所不用其极。这些外部环境的“挑战”是长期的、严峻的,我们必须做好“逆风撑船”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再次,我们要准确分析“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深刻国内变革。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