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视严峻形势
二、聚焦关键环节
三、强化共建共治
在全县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工业领域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片中的一幕幕惨剧触目惊心,教训极其深刻。XX经开区管委会、县应急管理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分别就各自领域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几家企业代表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体现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担当。
安全生产是发展的底线、是民生的保障、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全县上下,尤其是各工业企业和监管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坚决守牢安全生产这道防线。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严峻形势,深刻反思,坚决摒弃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今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在成绩面前,我们更要看到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当前,我县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外部环境看,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进入冲刺期,企业为赶订单、抢进度,容易出现超负荷生产、超强度作业的情况,安全风险随之急剧攀升。同时,冬季天气干燥,是火灾高发期;低温、雨雪等恶劣天气也给户外作业、设备运行带来新的安全挑战。
从内部因素看,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有些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认为安全投入是“额外成本”,安全检查是“麻烦事”,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有的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把安全操作规程当成耳旁风。二是主体责任悬空。部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没有真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具体岗位。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培训走过场,应急演练搞形式,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不彻底,导致小隐患拖成大问题。三是风险管控能力不足。我县工业园区内,化工、矿山、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高危行业依然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行业工艺复杂、风险点多。特别是在化工行业,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其储罐区、生产装置、管廊等关键部位,以及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环节,风险极高。此外,随着锂电池、储能等新兴产业的兴起,我们又面临着新的、不熟悉的安全风险,监管能力和技术手段亟待提升。
根据近期安全生产督查中发现的情况,一些典型隐患依然普遍存在,例如: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档案缺失;车间内的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或过期失效;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超过检验有效期仍在使用;应急预案内容简单空泛,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每一个都可能是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导火索。大家要深刻吸取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必须坚决摒弃“不出事就没事”的错误观念,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来对待,把今天排查出的隐患当成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故来预防,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守住安全底线,根本在于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根源上、从基础上发力,实现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预防”的根本转变。
第一,要舍得“真金白银”的投入。安全投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成本,更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长远发展的“保命钱”。各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这些资金要重点用于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日常维护、先进安全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作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等方面。要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通过技术升级改造,从根本上降低高危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县政府也将继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并逐年增加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激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特别是对那些在本质安全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