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XX单位2025年度移风易俗专项工作总结报告VIP免费

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构建同频共振立体传播矩阵

1.线上平台精准推送

2.线下活动深入基层

3.阵地建设夯实基础

  (二)创新多元融合实践载体

1.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

2.传统节日活动融合化推进

3.社会治理实践深度化融入

  (三)健全长效推进工作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有力有序

2.示范引领机制有声有色

3.考核激励机制有为有效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保障压力持续增大

  (二)群众文化认知障碍依然存在

  (三)偏远地区宣传覆盖存在盲区

  (四)志愿者队伍稳定性有待加强

三、下步打算

  (一)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二)深化精准宣传引导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四)建强志愿者队伍

XX单位2025年度移风易俗专项工作总结报告

2025年以来,XX单位深入贯彻上级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破除陈规陋习、培育良好风尚为目标导向,紧密结合辖区实际,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持续发力。通过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创新多元化实践载体、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纵深发展,群众思想观念显著转变,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为营造和谐有序、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移风易俗工作在XX单位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工作实施周期自202511日起至20251231日止,专项经费预算安排60万元,重点用于宣传教育、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推进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由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联户长及热心居民构成的移风易俗工作队伍,常态化参与人数达45,年度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构建同频共振立体传播矩阵,推动政策宣传入脑入心

宣传引导是移风易俗工作的先导工程。XX单位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传统现代融合互通,着力打造覆盖全域、精准触达的立体化传播体系,确保移风易俗政策要求、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1.线上平台精准推送,实现宣传无界覆盖

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依托街道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数字化平台,开设移风易俗专栏专题,定期推送政策解读文章、文明新风知识短片、典型案例故事等内容。年度累计发布移风易俗主题信息128,总阅读量突破3.2万人次,点赞转发量达6500余次。通过设置互动话题、开展线上有奖问答等形式,有效提升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特别是在重要时间节点,如清明节、中元节、国庆节等,提前发布文明祭祀、节俭过节倡议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习俗。线上宣传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指尖上的文明传播",让移风易俗理念随时随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2.线下活动深入基层,确保宣讲接地见效

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深入小区广场、居民楼栋、公园凉亭等群众聚集地,通过发放宣传折页、面对面答疑解惑、拉家常谈心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的社会危害和经济负担。年度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3万份,覆盖居民家庭1.8万户。组建"移风易俗宣讲团",成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模范、法律顾问、邻里乡贤等,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厚养薄葬传孝道""殡葬改革政策"等主题,举办专题宣讲小课堂、社区讲座56场次,现场参与群众1.3万人次。宣讲过程中注重以案说法、以情动人,通过剖析本地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算清经济账、人情账、文明账,"抵制攀比浪费、崇尚勤俭节约"的文明理念真正根植于心。

3.阵地建设夯实基础,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在辖区主干道、社区宣传栏、文体活动中心等显著位置,设置移风易俗主题宣传展板、固定标语、公益广告等200余处,打造移风易俗文化长廊3个。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文明新风宣传片,日均播放时长不少于8小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阵地作用,将其作为移风易俗宣传的主平台,常态化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高密度、多层次的视觉呈现,让移风易俗标语抬头可见、驻足可观,潜移默化中强化群众认知认同,营造"人人讲文明、户户树新风"的浓厚社会氛围。

()创新多元融合实践载体,推动文明理念润心润行

移风易俗重在实践养成。XX单位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主阵地,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将移风易俗要求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推动文明理念从"口头号召"转化为"实际行动"

1.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

全年围绕"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扬新风践文明,移风易俗美家邻""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等主题,策划开展大型集中宣传活动12,参与居民达2.5万人次。活动采取文艺表演、知识竞赛、承诺签名、典型表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移风易俗内容编排成快板、小品、三句半等节目,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组织"文明新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居民自荐、邻里互荐、社区审核、公开公示等程序,评选表彰移风易俗典型家庭85,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激发群众争先创优内生动力。举办"新事新办好家庭"故事分享会,邀请婚事简办、喜事小办的年轻夫妇现身说法,用亲身经历讲述文明节俭带来的幸福感,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先进带后进、家家共文明"的良性循环。

2.传统节日活动融合化推进

注重将移风易俗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相结合,利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文明祭英烈,鲜花寄哀思"大型公祭活动,设立集中祭祀点,提供免费鲜花,引导群众摒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陋习,采用网上祭祀、鲜花祭祀、家庭追思等绿色低碳方式缅怀先人。活动累计参与群众1.8万人次,减少焚烧纸钱约5,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火灾风险。端午节组织"粽香传文明,邻里一家亲"包粽子比赛,将移风易俗知识问答嵌入活动环节。中秋节开展"团圆话家风,文明共分享"座谈会,倡导节俭过中秋,拒绝天价月饼。通过节日文化浸润,让移风易俗理念以更富温情、更具感染力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成为节日文化新内涵。

3.社会治理实践深度化融入

将移风易俗要求纳入社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明确婚丧嫁娶办事标准、规模、程序等具体规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5,吸纳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能人等担任成员,负责辖区内婚丧事宜的提前介入、主动引导、全程监督。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居民办理婚丧喜事需提前向社区报备,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提供政策咨询、流程指导、场地协调等服务,有效预防大操大办行为发生。全年累计报备婚丧事宜230,理事会介入指导215,成功劝导简办、新办186,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推动移风易俗与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深度融合,将移风易俗宣传引导纳入网格员日常工作职责,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入户走访,及时掌握居民思想动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形成"网格发现、社区响应、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提升工作精准性和时效性。

()健全长效推进工作机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XX单位2025年度移风易俗专项工作总结报告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