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成绩
(一)铸就引领方向的“定盘星”
(二)夯实稳健发展的“压舱石”
(三)绘就绿水青山的“全景图”
(四)浇灌向上向善的“文明花”
(五)织密普惠共享的“幸福网”
(六)稳固平安中国的“强底座”
二、下一步计划
(一)持续强化政治引领
(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三)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四)做优民生服务保障
XX镇2025年工作总结
2025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XX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的工作要求,真抓实干、奋勇争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一、工作成绩
(一)铸就引领方向的“定盘星”,把稳对党忠诚的思想之舵。一是抓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提升履职效能。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文件精神,确保思想认识与上级高度一致。截至目前,共组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17次。二是构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上下贯通齐发力。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工作专班,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参与”的三级联动责任体系。通过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带动24个基层党组织迅速响应、全面部署,形成上下贯通的推进格局。截至目前,班子成员带头学。镇班子成员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9次,并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研讨9次,支委会集中学习230次,开展学习研讨230次。三是规范基层组织换届,换出实干新作为。明确村两委换届准备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成立换届工作专班,深入9个行政村开展“全覆盖”调研,谈话126人次,形成“一村一策”研判报告。模拟调整后“两委”干部71名,其中女性15名,大专以上学历41人,退役军人14名,结构进一步优化。制定《换届结构指引》,明确重点难点36条,压实驻村领导责任,确保换届平稳有序。
(二)夯实稳健发展的“压舱石”,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一是立足产业发展精准赋能。有序推进粮食播种工作,完成粮食种植1.2万亩;持续完善蔬菜基地建设共650亩,含大棚蔬菜66亩。下发各类惠农资金发放2499570.2元,常年蔬菜基地种植奖励费用1271822.5元。其中,耕地地力补贴拨付1514071.2元;持续做优“早荔”品牌IP名片,通过引导企业及农户参加荔枝文化节品鉴会、农户企业自销,助推X经济收入约2亿元。同时,依托于现有荔枝资源优势,引进社会投资打造荔枝新品种培育示范基地、苗木销售中心等项目,实现荔枝产业链条式发展;聚焦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利益联结、联农带农等方式,持续推动荔枝规范化项目等5个项目分红收益111.79万元。推动X镇农产品集贸中心投入使用,改变X历年来“无规模化集贸市场,长期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局面”,并将其作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将摊位出租给村民经营,带动就业至少200余人。同时,市场产生的各项收益将由村集体根据各村安置留用地面积按比例分配,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动能。二是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完工。扎实推动2025年X镇农村公路太阳能路灯维修工程项目等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工建设,修复损坏路灯326盏,修复农村道路破损路面维修约740平方米,修缮各村田洋损毁灌溉沟渠600余米;稳步推进G98环岛高速公路南湾猴岛互通立交工程项目-房屋安置地基础配套工程、石关村委会坟墓集中迁移点基础配套工程建设;三个月完成G98环岛高速公路南湾猴岛互通工程项目、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扩容工程、省道S376曲政线新建工程项目(陵水X镇段)3个省重点项目1299亩、706座坟墓及96户房屋征拆工作任务,提前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时序清表任务。
(三)绘就绿水青山的“全景图”,守护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一是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转效率,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可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完成7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屋(亭)建设,全镇设置144个垃圾收集点,清运各类垃圾5803吨;深入推广积分制运用,全镇已有4442户19362人参与积分制。构建起乡村治理与乡村产业、生态环境、文明乡风等乡村振兴融合一体化的自治机制,引导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二是筑牢生态保护红线。扎实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十三五”流失耕地复耕工作,常态化开展巡田巡林工作,完成排查提报878个地块,排查完成率已达88%。同步强化农村黑臭水体系统治理,着力构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管、用”一体化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5%以上;继续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设施覆盖率达90%,从根本上扭转污水排放困境,为改善流域水质、保护饮用水源提供坚实保障,实现从“治标”向“治本”的深刻转变。三是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坚持将爱国卫生运动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抓手,通过镇村联动、多方参与,广泛动员各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志愿者及保洁员等有生力量,聚焦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全面清理卫生死角1563处,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及群众78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防蚊灭蚊预防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专项行动,通过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孳生地等具体措施,累计处理积水点5200余处、清除病媒孳生地3300余处,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及群众4500余人次有效切断病媒传播途径。建立病媒生物孳生地、栖息地管理台账,每月动态更新,确保建成区病媒生物防治覆盖率和关键点位抽查准确率均达到85%以上,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阶段性整治向常态化精细管理转变,营造共建共享健康环境的良好氛围。
(四)浇灌向上向善的“文明花”,凝聚社会和谐的精神之魂。一是用情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织密“瓦帮鲁”党建服务网络,深化“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党员联户”机制,推动镇村干部落实“四必访”,累计走访群众1800余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26件。组织开展蚊媒防治、防风防汛等专项行动,转移群众705人,清理路障500余处;通过统筹各方力量、联动相关部门,围绕家长课堂、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结合“村风春雨”“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活动,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及农家书屋的阵地优势,累计组织开展特色活动约60场次,吸引群众参与达500余人次,切实将文明实践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有效激发了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丰润的道德滋养和文化活力。二是用心打造特色文化IP。完成部门官方视频号及公众号注册认证,创新打造“X荔荔”特色形象IP,以生动有趣、贴近群众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同时,紧密围绕中心工作,策划推出16部高质量主题宣传视频。其中,6部作品获县级融媒体平台转载,累计播放量近十万,成功实现宣传矩阵新突破。三是用力赋能民族文脉瑰宝。深入各村开展文化人才普查,全面摸排掌握黎族语言、黎锦织造、黎族歌舞、黎族医药等领域的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及青年爱好者,形成涵盖老中青三代的立体化人才资源库。同步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跟踪人才发展状况,为非遗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