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视差距、认清形势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
三、压实责任、严明纪律
在全县有效衔接工作问题整改攻坚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有效衔接工作问题整改攻坚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近期省级考核评估反馈和我县自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剖析,对下一步的整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会议通报了全省的考核评估情况,XX镇、XX乡的负责同志也作了表态发言,态度坚决,措施具体。希望大家说到做到,立行立改。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直面问题的“警示会”,也是一次压实责任的“交账会”,更是一次发起总攻的“动员会”。做好有效衔接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更是我们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这项工作事关发展全局、事关民生福祉,容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丝毫懈怠。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这场问题整改的攻坚战。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差距、认清形势,以如履薄冰的清醒扛起整改攻坚的政治责任
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干部队伍经受了考验,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面前,风险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从这次省级考核评估反馈的情况看,从我们日常督查和近期排查掌握的情况看,我县有效衔接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漏洞,有些问题甚至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彻底解决,就可能动摇我们来之不易的脱贫根基,影响乡村振兴的战略全局。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温差”,部分干部出现了松劲懈怠的心态。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一些同志思想上“换挡”过快,认为可以“歇歇脚、松口气”了,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错误认识。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常规检查“蒙混过关”问题不大;存在懈怠心态,过去“五加二、白加黑”的拼劲有所减弱,下村入户的频率低了,与群众的沟通少了;存在畏难心思,面对一些历史遗留的“硬骨头”、新出现的复杂矛盾,习惯于绕道走、向上交,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办法。这种思想上的“温差”,是导致行动上“落差”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总开关”问题。
二是责任链条存在“断点”,压力传导出现了层层递减的现象。有效衔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环环相扣、无缝对接的责任体系。但从实际情况看,“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单位“主体责任”扛得不牢,把任务简单分解下去,当起了“甩手掌柜”,缺乏跟踪问效;有的乡镇对村级工作指导不力,压力传导不够,满足于开会发文,对一线情况掌握不准、研判不深;有的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责任心不强,日常工作满足于“填表格、报数据”,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责任链条一旦出现“断点”,政策落实就会“最后一公里”受阻,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三是工作作风存在“浮漂”,一些举措没有真正沉下去、落到实处。作风问题是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当前,我们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比如,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上,有的满足于线上数据比对,对一些因病、因灾、因学等出现的突发性困难家庭,未能第一时间发现并纳入帮扶,存在应纳未纳的风险。在产业就业帮扶上,有的项目规划缺乏前瞻性,与市场衔接不紧,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不健全,导致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一些地方重“面子”轻“里子”,只注重主干道、示范点的“盆景”打造,而忽视了偏远角落、特别是困难群众家门口的“视觉贫困”问题,房前屋后杂物乱堆、卫生状况堪忧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浮在表面”的作风,背离了我们工作的初衷,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
四是问题整改存在“死角”,长效机制建设亟待加强。对于上级反馈、审计监督、社会反映的各类问题,我们虽然进行了一些整改,但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做得还不够。一些“老问题”反复出现,一些“新问题”不断萌生。比如,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后续管理服务,社区治理、产业配套、文化融入等工作还跟不上,搬迁群众的稳定发展面临挑战。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不清、权责不明、管护不力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衔接资金使用监管还不够严格,项目进度缓慢、效益不高等问题时有发生。这说明我们的问题整改还没有真正做到清仓见底、动态清零,常态长效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同志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以上这些问题,绝不是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全局的政治问题、关系民心的根本问题。全县上下必须立即警醒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的部署上来,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坚决把所有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向省委市委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抓铁有痕的举措打赢问题整改的歼灭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拿出超常规的决心和力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一场问题整改的歼灭战。
第一,要织密织牢动态监测“防护网”,在“精准”二字上再下深功夫。防止规模性返贫是有效衔接工作的底线任务,动态监测帮扶是守住这条底线的“生命线”。全县必须立即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回头看”专项行动。一要全面精准排查。各乡镇要组织所有联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对辖区内所有农户,特别是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一次地毯式、拉网式的大排查、大走访。不能满足于看报表、听汇报,必须逐户上门,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家庭收入、“两不愁三桑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情况,真正把困难家庭的底数摸清、摸透、摸准。二要规范纳入程序。截至10月底,全县共识别纳入监测对象XXXX户、XXXX人,这个数据是动态的。对于排查中发现符合条件的,要严格按照程序,简化流程,及时纳入,确保应纳尽纳、不落一户。对于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