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关于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提高站位

二、深挖根源

  (一)思想根源:“无所谓”的麻痹思想作祟

  (二)能力根源:“写不出”的本领恐慌所困

  (三)制度根源:“查不出”的机制漏洞可钻

  (四)环境根源:“催得紧”的功利风气影响

三、多措并举

在关于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意义重大,时机关键。刚才,几位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办公室的业务骨干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既有对问题现象的深入剖析,也有对根源症结的深刻反思,更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整个研讨过程气氛热烈、讨论深入,大家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明确了方向,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研讨会,既是一次问题剖析会,也是一次思想动员会,更是一次工作部署会。下面,根据大家的讨论,结合我的一些思考,再讲三点意见,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总结。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公文抄袭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危害性

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是传递政令、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载体。公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政令的畅通,关系到工作的落实,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公文抄袭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屡禁不止,已经成为一种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并下大力气整治的“机关病”。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危害性。

首先,公文抄袭是政治不忠诚、思想不纯粹的集中体现。公文姓“公”,更姓“党”,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每一份公文,都承载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抄袭公文,看似是文稿起草中的“偷懒”行为,本质上却是政治责任感缺失、思想上“缺钙”的表现。它反映出一些干部对上级精神学习不深、领会不透,满足于“依葫芦画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没有真正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两个维护”的实践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看似“文风”的问题,实则是“作风”的大问题,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不负责任的严重问题。

其次,公文抄袭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直接反映。随着时代发展,我们面临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对干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文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更需要深入的调查研究、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精准的分析判断能力。“X”或“X”,即所谓的“拼凑式抄袭”,看似进行了改写,实则仍是他人思想的简单堆砌,这背后是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本领恐慌”。部分干部疏于学习、懒于思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拿不出新思路新办法,只能通过抄袭来应付差事。这种现象如果蔓延开来,将严重削弱我们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影响我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再次,公文抄袭是作风不正、纪律不严的危险信号。文风是作风的“晴雨表”。一份照搬照抄、空洞无物的公文,暴露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反映的是求真务实精神的缺失。有的文件为了应付检查,将其他地区的文件标题、地名、人名稍作修改便直接下发,造成了“政策空转”和基层负担。这种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机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侵蚀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这不仅是工作作风问题,更是纪律问题。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文稿内容必须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抄袭行为显然与此背道而驰。

最后,公文抄袭是创新精神缺乏、担当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公文写作的过程,本应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过程。抄袭,恰恰是扼杀创新的“元凶”。满足于复制粘贴,就必然会丧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工作思路僵化、措施陈旧,无法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挑战。这是一种典型的“懒政”“怠政”行为,是一种不愿担当、不敢负责的表现。长此以往,我区的各项工作将陷入“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则退”的危险境地。

因此,全区各级机关和全体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整治公文抄袭问题,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我们加强政治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向公文抄袭这一顽疾“亮剑”。

二、深挖根源,精准把握公文抄袭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文抄袭现象的产生,原因复杂,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志们也谈到了很多,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思想根源:“无所谓”的麻痹思想作祟。一些干部从思想深处就没有把公文写作当成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认为这只是“笔杆子”们的技术性工作。他们对抄袭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觉得“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只要能完成任务、应付过去就行,甚至认为借鉴参考是“走捷径”“有效率”的表现。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丧失了对文字的敬畏之心,为抄袭行为打开了思想上的“阀门”。

()能力根源:“写不出”的本领恐慌所困。“书到用时方恨少”。部分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积累,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知识储备不足,对区情、民情、实情了解不深,缺乏调查研究的习惯。当面临“文山会海”的压力,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文稿任务时,便感到力不从心,“脑子空空、肚子空空、胸中空空”,写不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新意的内容,最终只能走上“复制粘贴”的捷径。这反映出我们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提升综合文字能力方面还存在短板。

()制度根源:“查不出”的机制漏洞可钻。制度是行为的刚性约束。当前,我们在公文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责任界定不清。一份公文从起草、核稿到签发,链条较长,一旦出现抄袭问题,往往难以精准界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的责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关于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