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政治站位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聚焦重点任务
(一)开展拉网式排查
(二)畅通维权绿色通道
(三)攻坚政府国企项目
(四)狠抓制度落地见效
(五)提升处置效能
四、压实工作责任
(一)强化属地责任
(二)强化部门协同
(三)强化督查问效
(四)强化宣传引导
XX市社会保障局在治理欠薪冬季行动部署会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治理欠薪冬季行动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劳动者工资支付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根治欠薪工作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以超常规举措、硬招实招,全力以赴打赢治理欠薪冬季攻坚战,确保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一、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治理欠薪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保障劳动者工资支付,直接关系基本民生,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不是一般性的业务工作,而是一项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任务。
从政治高度看,治理欠薪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最直接、最核心、最关切的权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如果劳动者的血汗钱不能按时拿到手,人民立场就立得不稳,执政根基就扎得不牢。当前临近元旦春节,正是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领取工资、返乡团圆的高峰期,这个时候能否保障工资支付,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政治担当的直接检验。
从民生角度看,治理欠薪是兜牢民生底线的兜底性工程。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工资收入是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是子女教育、老人赡养、基本生活的保障。一笔工资,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孩子的学费,一份生存尊严。欠薪问题一旦发生,劳动者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就受到侵害,甚至会陷入生活困境。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的农民工兄弟,背井离乡、风吹日晒,挣的是辛苦钱,这笔钱拿不回来,基本生活就失去着落。因此,治理欠薪就是在守护千家万户的生计冷暖,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维护社会公平底线。
从稳定维度看,治理欠薪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举措。欠薪问题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影响社会大局稳定。近年来,个别地方因欠薪问题引发的聚集上访、极端维权事件,教训十分深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欠薪问题一旦蔓延发酵,就会成为引爆社会情绪的导火索,影响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必须把治理欠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抓早抓小、防患未然。
今年冬季行动从今天启动,持续到2026年春节前,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县区、各部门必须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治理欠薪作为当前一项压倒性的中心工作,摆在最突出位置,用最坚决态度、最有力措施,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持续发力,根治欠薪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市本级安排根治欠薪冬季行动工作专班保障经费26.9万元,专项用于线索核查、执法检查、应急处置等工作。通过春季专项行动、常态巡查监察、数字平台监管等系列举措,累计检查用人单位1.2万户次,处置欠薪线索4500余条,为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1.8亿元,未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不容忽视。当前,欠薪问题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治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工程建设领域依然是高发区。这一领域产业链条长、用工关系复杂、结算周期慢,工程款与工资款交织,导致欠薪问题易发多发。部分项目施工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用工管理缺位,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银行代发等制度停留在纸面,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应缴未缴或违规返还,导致工资支付缺乏保障。今年以来,全市工程建设领域欠薪线索占比仍高达67%,是治理工作的“牛鼻子”。
政府投资和国企项目存在特殊风险。这类项目本应起到示范表率作用,但个别项目因预算管理不严、资金拨付滞后、结算审计拖延,形成政府拖欠工程款、工程款拖欠工资款的传导链条。目前全市梳理出的23个重点风险项目中,政府投资和国企项目占14个,涉及金额超过5000万元。这类项目社会关注度高,政治敏感性强,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损害政府公信力,必须作为重中之重攻坚突破。
新就业形态欠薪问题日益凸显。平台经济、共享用工、灵活用工快速发展,劳动关系认定难、用工主体不明确、报酬计算不透明等问题随之而来。部分平台企业通过算法控制、诱导注册个体工商户、设置不合理门槛等方式规避用工责任,劳动者投诉无门、维权无路。今年以来,新就业形态领域欠薪投诉同比增长35%,涉及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群体近2000人,这将成为未来治理工作的新战场。
部分县区责任落实仍不到位。从督查情况看,个别县区属地责任压得不实,部门协同联动不畅,监管执法“宽松软”,对苗头性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置不果断。一些部门存在“只审批不监管、只牵头不协同”现象,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惩戒机制运转不畅,导致治理效能大打折扣。
形势逼人,任务压人。必须摒弃盲目乐观心态,杜绝松劲懈怠情绪,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问题,以攻城拔寨的决心破难题,确保冬季行动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三、聚焦重点任务,以超常规举措推进冬季行动
冬季行动总的目标是:以政府投资和国企项目、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畅通维权渠道,强化制度落实,严查快处案件,实现欠薪问题动态清零,确保2026年春节前所有查实的欠薪案件全部办结,让劳动者拿到钱、过好年。
(一)开展拉网式排查,把风险隐患兜上来
排查是治理的前提。必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确保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一是覆盖要全。从现在起,各县区要立即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就业形态平台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排查工程款支付担保、工资保证金、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总包代发等制度落实情况。对政府投资、国企项目要逐一建立台账,专人盯防。对曾经发生过欠薪的企业和项目,要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加密排查频次。排查必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任何死角盲区。
二是标准要严。排查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要对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省市相关制度,一项一项检查、一条一条核实。对发现的问题,要现场下达整改指令,明确整改时限。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立即责令停工整顿。排查结果要实行“双签字”制度,由排查人员和被排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压实排查责任。
三是响应要快。建立欠薪风险“红橙黄”三色预警机制。对已经发生的欠薪案件,标记为红色,立即响应,24小时内立案查处;对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标记为橙色,3日内化解稳控;对一般性风险苗头的,标记为黄色,7日内整改到位。所有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必须纳入台账管理,做到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
(二)畅通维权绿色通道,让投诉有门、受理有人
渠道畅通是劳动者维权的第一道关口。必须确保投诉渠道畅通无阻、受理处置高效快捷。
一要建好“一站式”服务窗口。市县两级人社部门要牵头设立根治欠薪“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司法援助、工会服务等资源,实现“一窗受理、分流转办、联动处置”。窗口要安排业务骨干24小时值班,确保来电有人接、来访有人管、投诉有回应。对窗口受理的投诉,实行首问负责制,谁接待、谁负责、谁跟踪,坚决杜绝推诿扯皮。
二要优化线上投诉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