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向度:自我革命与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历史同向性
(一)党在百年奋斗
(二)“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展现了百年大党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二、理论向度: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与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具有理论同源性
(一)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和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倡导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公仆的重要思想是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石
2.列宁的党建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理论来源
(二)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和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是总结提炼党的建设的宝贵理论成果
1.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形成是百年党建探索的必然结果
2.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探索的必然产物
三、实践向度:自我革命与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实践同频性
(一)深刻把握我自我革命与党的优良作风的内在关系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基本要求
2.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价值旨向
3.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关键环节
(二)以“四个自我”实现党的自我革命与党的作风建设同频共进
1.以“自我净化”滋养党的作风建设的强健肌体
2.以“自我完善”构建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保障
3.以“自我革新”激发党的作风建设的生机活力
4.以“自我提高”提升党的作风建设的队伍素养
关于自我革命视域下党的作风建设的三重向度经验交流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又进一步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在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自我革命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也对新时代赓续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围绕党的作风建设和自我革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不仅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还生动展现了自我革命与党的作风建设之间具有历史的同向性、理论的同源性以及实践的同频性。
一、历史向度:自我革命与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历史同向性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自我革命作为一项基本工作进行推进,同时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自我革命中形成了党的优良作风以及新时代形成的“三个务必”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一)党在百年奋斗,特别是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党的优良作风
何谓优良作风?“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19xx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三大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与党的自我革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中国共产党朝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坚定前行。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既坚持同敌人斗争到底,又敢于刀刃向内,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我们党在这百年奋斗的过程中,并没有拘泥于个别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执政党建设的论述,而是立足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和自我革命实践的具体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以及逐步形成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充分证明了党的作风建设与自我革命在历史长河中既没有失速,更没有偏航。
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共产党始终坚持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及助力形成和发展党的优良作风和践行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无论是党的作风建设,还是大力推进自我革命,本质上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落实,体现了自律与他律、内约束与外约束的辩证统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对进一步夯实共产党执政根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理论贡献以及方向指引。
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国共产党提倡客观公正地指出党内其他同志的错误,也强调要善于自我剖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有效遏制党内滋生不良之风以及出现精神懈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这些人生格言不仅适用于个人修身养性,还是增强党的肌体的免疫力、抵抗力、修复力的良药良方。这一作风有利于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时,及时认真反思检视、触及痛处,扫清思想灰尘、纠偏扶正方向。
(二)“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展现了百年大党作风建设的新境界,蕴含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三个务必”思想为全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彰显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拥有的忧患意识。一些未能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我们党如何克服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困苦的党员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滋生骄纵之心,背离党的初心使命。
如何回答好、解决好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作风问题以及深化自身改革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对待的必答题,这也是一以贯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赓续红色血脉,确保我们党无愧为伟大光荣的党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党的作风建设与自我革命在历史向度的纵向统一。
二、理论向度: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与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具有理论同源性
在新的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建设,葆有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此,马克思、恩格斯诸多论述中蕴含的自我革命的思想以及党建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的自我革命重大论断以及作风建设理论的直接思想源泉。
(一)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和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倡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作风建设的思想观点,在许多著作关于自我革命的经典论断为中国共产党开展自我革命提供了基本理论遵循。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公仆的重要思想是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许多著作中阐述了人民公仆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底色提供了思想指引。
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旨在要求党员干部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表现为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念转化为政治意志的贯彻与实践。这对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尤其是对于形成我们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2.列宁的党建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理论来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布尔什维克党由原来的革命党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党内一时之间充斥着骄傲自满的情绪、居功自傲的态度,列宁告诫全党:“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在暂时没有得到较先进国家的直接援助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这就要求发扬党内民主,勇于正视错误开展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