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学细悟、把握精髓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
(三)深切体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坚定政治立场、深厚为民情怀和科学思维方法
二、对标对表、找准定位
(一)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上体现更高站位
(二)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三)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追求更实成效
(四)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上探索更优路径
(五)在建设过硬政法铁军上落实更严要求
三、强化担当、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深化学习培训
(三)注重宣传引导
(四)坚持学以致用
在集体学习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政法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交流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结合我市政法工作实际,交流认识体会,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奋力开创全面依法治市和政法工作新局面。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理论学习的深化会,也是一次工作推进的动员会,意义十分重大。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最重大的成果,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它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战略布局和战略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作为政法战线的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带头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下面,结合近期的学习和思考,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学细悟、把握精髓,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核心要义,筑牢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把握其时代背景、理论特色、实践要求,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引领未来的科学理论。从政治意义看,它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深刻揭示了法治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从理论意义看,它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新境界,为发展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实践意义看,它科学总结了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宝贵经验,直面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系统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抓手、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是指导我们破解法治难题、深化法治实践的“公开讲话”。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十一个坚持”系统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涵盖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市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法治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保持法治建设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四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五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六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七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要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实现法治建设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八是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要紧紧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提高立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守护司法公正,培育法治信仰。九是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必然要求。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维护我国企业和公民海外合法权益。十是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十一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这“十一个坚持”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我们必须系统学习、全面把握、深刻领会,不能割裂开来、片面理解。
(三)深切体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坚定政治立场、深厚为民情怀和科学思维方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要知其言,更要知其义,知其所以然。要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鲜明政治立场,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法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为民情怀,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如坚持问题导向、强调系统观念、注重实践创新等,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法治建设中的复杂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思想的精髓,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法治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二、对标对表、找准定位,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精准把握新时代政法工作的职责使命和实践要求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最终要落到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上。政法机关作为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必须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法治思想,找准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定位,明确任务要求,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
(一)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上体现更高站位,确保政法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首要强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