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扣“为什么”学——在平凡岗位上找准价值坐标
二、紧扣“学什么”——在深刻领会中把握实践要求
三、紧扣“做什么”——在知行合一中扛起责任担当
海关工作人员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海关后勤保障系统一名从事物业工作的普通党员,反复研读全会公报,认真聆听辅导报告,深受触动。物业工作虽然琐碎,每天面对的是水电维修、卫生保洁、安全巡查这些具体事务,但越学越感到,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与海关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现汇报三点体会,用三个“紧扣”来概括。
一、紧扣“为什么”学——在平凡岗位上找准价值坐标
物业岗位虽离监管一线较远,但全会精神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份工作的分量。
一是后勤保障是海关履行职责的基础支撑。海关现代化建设最终要落到具体监管现场、落到便民利企举措上,这些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前提是办公场所正常运转、设施设备可靠运行、工作环境安全有序。办公楼突然断电断网,业务系统如何上线?食堂供餐不及时,一线关员哪有精力投入监管?安防设施出现故障,内部安全如何保障?物业工作就是幕后那块“压舱石”,虽不显眼,却不可或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这个目标背后,需要无数后勤细节支撑。一扇门能否正常开合、一盏灯能否及时点亮、一个漏水点能否快速修复,都间接影响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是基层治理效能直接关系治理现代化成色。全会强调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海关后勤保障系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物业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工作流程是否规范、应急响应是否高效,直接体现治理现代化水平。当前推行智慧海关建设,后勤管理必须同步智能化。人脸识别门禁、能耗监测平台、智能安防系统,这些技术装上了,管理跟不上,照样白搭。物业工作必须告别“凭经验、靠人工、看心情”的老模式,建立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现代治理体系。
三是后勤服务温度直接影响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物业工作直接面对全体关员,服务态度是冷是热、办事效率是快是慢,大家感受最深。一个报修电话打过去,是耐心记录及时上门,还是推诿扯皮应付了事,直接影响一线关员心情。食堂饭菜质量、停车秩序管理、办公环境舒适度,这些细节累积起来,就是队伍的归属感、幸福感。后勤服务暖了,人心齐了,攻坚克难的精气神自然就足。
二、紧扣“学什么”——在深刻领会中把握实践要求
学习全会精神,关键要找到与本职工作的结合点。对物业岗位来说,重点学透三层意思。
一要学系统治理思维,跳出碎片化管理惯性。全会提出坚持系统观念,这是重要方法论。物业工作长期习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今天修水管、明天换灯泡,缺乏整体谋划。系统治理思维要求把后勤服务当作有机整体,从规划、建设、管理到服务全链条思考。办公楼宇老化问题,不能每年小修小补,而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前预判、系统改造。节能降耗工作,不能只靠随手关灯的宣传,而要引入物联网技术,对空调、照明、用水进行智能调控。后勤保障必须有“智慧后勤”顶层设计,把维修、安保、保洁、餐饮统起来,实现一网通办、数据共享、协同联动。
二要学底线安全意识,摒弃麻痹大意思想。全会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