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望远
二、对镜自照
三、砥砺前行
XX乡镇党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共同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这次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也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国家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面,我结合近期的学习和思考,围绕如何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XX镇发展的生动实践,从“谈认识、找差距、提要求”三个方面,与大家作一交流。
一、登高望远,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时代意蕴与实践伟力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不能停留在字面,必须用心领悟其蕴含的战略考量、历史担当和人民情怀,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首先,这是一份开启新征程的“强国纲领”。全会科学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这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五年。从全会公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主线。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部署,无不彰显着党中央对国内外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对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这不仅是国家的行动指南,更是我们基层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基层干部,必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局限,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去思考XX镇的定位与使命,确保我们的每一步都踏在党中央指引的正确道路上。
其次,这是一张指引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全会强调要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这对长期依赖传统农业和资源消耗的地区,是一次深刻的理念冲击和发展模式的重塑。对于XX镇而言,这意味着不能再满足于粮食产量、产业规模等传统指标,而要更多地关注农业科技含量、产业链附加值、生态环境质量和群众的真实获得感。这要求我们必须摆脱“速度情结”和“路径依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内涵式、集约化、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再者,这是一份饱含深情厚谊的“民生清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会《建议》中,从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到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再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每一项部署都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乡镇一级,贯彻全会精神,最终要落脚到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难题上。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人居环境整治,最终的评判者是群众。因此,必须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风向标”,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经验交流”,让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XX镇的每一位百姓。
二、对镜自照,清醒检视贯彻新发展理念存在的现实差距
学习全会精神,重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全会精神这面“镜子”来审视XX镇的工作,必须承认,我们在思想观念、能力本领和工作作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
一是在思想解放的深度上存在差距。虽然大家都在学习新思想、新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的问题依然存在。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一些同志还是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用老办法处理新情况。比如,在推动产业发展时,有时还停留在“给政策、给资金、上项目”的传统模式上,对于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塑造、市场开拓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思考得不深、办法不多。对于农文旅融合发展,虽然有了初步设想,但如何将其从“物理叠加”真正提升到“化学反应”,形成独特的文化IP和消费吸引力,还缺乏系统性的破题之策。这种“思想上的落差”是制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