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国企解读——“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使命与十大任务
李xx
今天,中央电视台公布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作者为国有企业各级党委与党校提供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解读,对四中全会提出的主题、指导思想、恪守原则与12项重大任务,与十四五规划对比,进行分析。重点对十五五”期间国有企业使命与十大引领任务,进行讲解。希望这份全解读对大家的学习教育能有帮助。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历史地位,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作为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国企,在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的主导地位,长期以来一直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十五五”时期,国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续写两大奇迹”这一大背景下,国企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继续发展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与“十五五”时期国家历史使命同频共振。
国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在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内需、全面深化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公共服务、战略安全支撑与国防军工十大重点方向发挥引领作用,做发展的主导力量、稳定安全的“定海神针”,将更好履行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使命。
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国家中长期发展之纲,也是国有企业的发展之纲、行动之纲、奋斗之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主题、指导思想、恪守原则与12项重大任务。国有企业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
首先是历史方位。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其次是“十五五”主题。四中全会是“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比较“十四五”主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表明这是一场“接续奋斗”。
再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与十四五规划相比,删除“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五规划增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句话,特别引人注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带纲领性的语言,有里程碑意义。一度时间讲得少了。这次重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另外,这次没有出现“以培育生产力为主线”话语,表明对这个问题持慎重的态度。
再之,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相比,增加了两条: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这告诉我们,党的全面领导是贯穿始终的"政治灵魂",人民至上是根本的"价值坐标",二者共同构成了所有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高质量发展是统领全局的"主题",它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来提供"动力",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来优化"机制",并通过统筹发展和安全来筑牢"底线"。
最近,强调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一张蓝图绘到底”和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这都牵涉到国有企业的功能使命与竞争力问题。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与使命履行,已然上升至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经济安全保障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高度。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与使命履行,已然上升至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经济安全保障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高度。“十五五”时期,要进一步强化央国企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发挥央国企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
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新征程上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出发对国资国企工作思路的战略性调整。这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基调,也是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目前,国企相当部分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实现国家战略意图、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的关键变量。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切实把充分发挥战略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
当前,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是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在实施五年规划,国企应该发挥三大作用: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承载国家发展意图、彰显战略意志的“顶梁柱”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锋队”。
在宏观经济的“支撑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等命脉领域,是国家安全“稳定器”。
增强核心功能是国企担负新使命新任务的必然要求,要把核心功能体现在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引领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上,体现在更好履行战略安全支撑、科技和产业引领、公共服务等功能上。
过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依靠“主导作用”“引领作用”“支撑作用”。面向未来,坚持好、发挥好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发挥三大作用,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XXX总书记4月30日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6000字中,有2000字部署十四五期间的任务。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5000字中,有1800字部署十五五期间的任务。这次仍然是十二项任务,顺序有变化。根据XXX同志“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的要求,我们学习四中全会《公报》提出12大发展主张。
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五五期间12大发展主张,包括: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一条由十四五规划第二条上升为第一条。实体经济根基,得到空前强调。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由十四五规划提法“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过来,强化高质量份量。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一条,比十四五规划提前几个位置。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规划提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四五规划提法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十四五规划提法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了“创新创造活力”。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十四五规划提法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十四五规划提法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四五规划提法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十四五规划提法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法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对应“十五五”时期12大任务,央国企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内需、全面深化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公共服务、战略安全支撑与国防军工十大重点方向发挥引领作用,更好履行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使命。
从战略部署来看,“十五五”是迈向2035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十五五”时期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的五年。从产业规划来看,本次“十五五”重点关注的是十二个方面。
从实现目标来看,“十五五”期间,有多项长期战略目标即将截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任务,并庄重指出:到2029年要完成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如2028年城镇化率达70%;完成2024—2028年化债任务;2030年实现碳达峰;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率达90%等。
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根据“十五五”规划,坚持好、发挥好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与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优势。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
任务之一:
加强产业作用,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全会提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李锦解读:
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是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产业竞争力关乎国家竞争力,只有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不断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国企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需要更好发挥央国企产业支撑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央国企要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从体量上看,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依然是我国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布局的主要领域。中央企业超过70%的资产集中在石油化工、冶金矿业等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是发挥引领作用,当好现代产业链链长。央国企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市场牵引能力,同时又具有极高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国产业组织结构的独特构成要素。发挥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以央国企为中心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保障产业链安全,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必然要求。央国企要主动担当产业链“链长”,推动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央国企牵引带动作用,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央国企应当放眼全球、主动作为,带头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和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全面提升重要领域和节点自主可控程度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第三,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化发展。“十五五”时期,央国企要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努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任务之二: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发展
全会提出: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李锦解读: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成为影响大国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企业天然具有联结科技与产业的动力和能力,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中央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骨干中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
第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央国企作为新型举国体制实施的核心载体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二,重点布局基础和前沿科技领域,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突出战略导向,强化内在、长期价值,健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
第三,要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半导体、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重点前沿科技领域实现整体突破,引领技术变革方向。
第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国企作为连接政府和市场的重要载体,处在产业链创新链相结合的枢纽位置,要切实搭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断点。
任务之三: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全会提出:
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李锦解读:
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内需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十五五”时期,央国企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引领带动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强化重大项目投资引领,助力提振消费,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贡献力量。
第一,强化重大项目投资引领。“十五五”时期,央国企要强化重大项目投资引领作用,切实发挥资金、技术和集团协同等多方面优势,进一步凸显战略支撑作用,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两重”建设是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中央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重点支持的方向。而从中央层面来看,继续突出重大工程对经济的引领作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重大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规模达到1.2万亿,将是“十五五”时期国家重点战略工程。这些项目分别是: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江高铁、京昆高铁等项目;此外,国家水网、新能源大基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东数西算”工程,也将成为重点。在跨省域交通通道、大型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