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聚焦目标任务
(一)占道经营治理攻坚
(二)乱停乱放治理攻坚
(三)乱扯乱挂治理攻坚
(四)大气污染防治专项
三、创新管理模式
(一)建群规范与成员构成
(二)运营管理机制
(三)功能模块与工作流程
(四)预期成效与考核指标
四、压实工作责任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严格督导考核
(三)规范执法行为
(四)加强宣传引导
五、坚持统筹兼顾
(一)有序发展夜市经济
(二)深化餐饮油烟治理
(三)规范停车秩序管理
(四)提升广告设置品质
XX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城区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城区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分析当前环境秩序管理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动员部署下阶段集中整治行动。城市管理关乎区域品质提升,关乎民生福祉增进,是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当前,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扯乱挂等顽疾依然突出,精细化管理水平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必须摒弃临时观念、松懈心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推动城区环境秩序实现根本性好转。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论述为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容秩序是城市形象的第一窗口,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群众家门口的实事、难事。近期,在XX街道、XX片区等重点区域,占道经营现象呈现反弹趋势,流动摊点屡禁不止,部分主干道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突出,背街小巷乱扯乱挂、乱堆杂物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堵塞交通、扰乱市场秩序、存在安全隐患。
从同类城市治理实践看,XX市在城市一轮集中整治中清理占道经营商户1000余户、清理占道经营点位4700余处,唐河县清理主次干道占道经营1200余起,成效显著但也反映出问题的普遍性。必须清醒认识到,城市管理具有反复性、长期性,稍有松懈就会前功尽弃。要将整治工作作为检验"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打赢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
二、聚焦目标任务,以精准攻坚推动环境秩序全面提升
本次集中整治行动总体目标是:通过三个月集中攻坚,实现城区主干道、商业街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市容秩序明显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具体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排查动员期,11月20日至11月30日,完成问题全面排查、建立台账;第二阶段为集中攻坚期,12月1日至2026年1月31日,开展全覆盖、高标准专项治理;第三阶段为巩固提升期,2026年2月1日至2月28日,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一)占道经营治理攻坚
要坚决取缔主干道、十字路口、校园医院周边等严禁区域的流动摊点,规范设置便民疏导点,实行定时定点定标准管理。对临街商户出店经营行为,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罚。考核指标为:主干道占道经营现象零发生,次干道及背街小巷规范有序,群众投诉率下降80%以上。各片区要落实错时值班、延时盯守制度,实现18:00至21:00高峰时段管控无盲区。XX中队负责XX路、XX街等重点路段,XX中队负责农贸市场周边,确保责任到人。
(二)乱停乱放治理攻坚
要联合交警部门,对非机动车占压人行道、盲道、消防通道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拖移长期停放"僵尸车辆",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在XX商业街区、XX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增设非机动车停放区30处、停车位1500个,施划清晰标识标线。引入智慧化管理手段,督促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落实电子围栏技术,对违规停放车辆实行限制使用措施。考核指标为:重点路段非机动车停放规范率达到98%以上,因乱停乱放引发的交通拥堵投诉下降70%。此项工作由分管负责人牵头,停车管理股具体落实,各片区执法中队协同配合。
(三)乱扯乱挂治理攻坚
全面清理建筑物外立面、电线杆、行道树上违规设置的横幅、广告、灯箱及各类线缆。坚持源头管控,对未经审批擅自设置户外广告的商户依法查处,同时协调通信、供电等部门对废弃线缆进行清理整治。考核指标为:城区主次干道可视范围内无乱扯乱挂现象,户外广告设置规范率100%。各片区要在12月15日前完成首轮清理,之后转入常态化巡查。广告管理股负责审批监管,执法中队负责巡查执法,形成闭环管理。
(四)大气污染防治专项
强化城管领域扬尘管控,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密闭覆盖、冲洗上路、按规定路线行驶。加大对餐饮油烟排放检查力度,督促1500余家餐饮单位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施,建立清洗台账。对夜市经济聚集区,推广使用环保无烟烧烤炉具,减少油烟污染。考核指标为:渣土车违规运输行为查处率100%,餐饮油烟排放达标率95%以上,PM2.5和PM10浓度持续下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由专项工作组负责,环保股牵头,各片区中队落实网格化监管。
三、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精细化治理格局
城市管理不能仅靠执法队伍"单打独斗",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商户便民服务"微信群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载体,也是畅通政民沟通渠道、体现管理温度的有效平台。此项工作由大队长牵头,各片区中队分步实施、全面推广。
(一)建群规范与成员构成
建群遵循"应纳尽纳、分类管理"原则。一线执法人员结合日常巡查,主动登记流动商贩、临街商户信息,通过扫码进群方式建立"商户便民服务"微信群。每个微信群以片区为单位设立,成员包括:片区执法队员5-8人、商户代表30-50人、社区工作人员2-3人,总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便于管理。目前已建立14个片区微信群,吸纳商户620余户,覆盖率已达65%,12月底前要实现城区商户全覆盖。群名称统一为"XX区XX片区商户便民服务群",群内实行实名制,注明商户名称、门牌号,确保身份清晰可查。
(二)运营管理机制
群管理实行"群主负责制",由片区中队长担任群主,配备1名专职管理员负责日常维护。建立"三定三公开"制度:定时推送政策信息,每日早8:00推送市容管理规定、惠企政策;定点收集诉求,每周五下午集中受理商户意见建议;定向反馈处理结果,一般问题24小时内答复,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内办结。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公开办事流程、公开考核结果。制定群规群约,明确禁止发布商业广告、涉政敏感信息、虚假谣言等内容,违者予以提醒警告直至移出群聊。
(三)功能模块与工作流程
微信群设置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