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学细悟
(一)把握改革创新的核心要义
(二)把握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
(三)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二、精准发力
(一)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聚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聚力增进民生福祉
三、笃行实干
(一)淬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二)提升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
(三)弘扬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这次专题党课,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以此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思考和谋划如何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作为一级党组织,作为全县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必须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深学”筑牢忠诚之基,以“笃行”诠释担当之要,努力交出一份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一、深学细悟,在把握精髓要义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推进一切工作的“纲”与“魂”。只有学深悟透,才能方向明、思路清、干劲足。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深学细悟中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知行合一。
(一)把握改革创新的核心要义,在领会精神实质中坚定政治方向。一是深刻领会“为什么改”的战略考量。全会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前进道路上仍存在不少难题。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到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准确把握“往哪儿改”的目标方向。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别的什么制度。在改革中,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三是清晰明了“怎么改”的实践要求。全会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举措。这些举措问题导向鲜明,系统集成性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改革规律的深刻洞察。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折不扣地对标对表,将中央的“顶层设计”与我们县域的“基层实践”紧密结合,确保中央的改革精神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把握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明确县域坐标。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我们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沿阵地”。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奋斗坐标。一是把县域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县虽然经济体量不大,但同样是这幅宏大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贡献县域力量;如何通过优化公共服务,让群众享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医疗和养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把县域工作置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全会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们要主动审视自身在省、市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优势,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无论是承接产业转移,还是加强生态共保;无论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是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都要有主动作为的意识和担当,在服务大局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实现与周边地区的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联动发展。三是把县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实践单元。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要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社的有效治理上。我们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新模式,无论是推广“党建+网格”的精细化管理,还是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激发群众自治活力,都是在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添砖加瓦。要把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检验我们治理能力的“大事”来抓。
(三)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践行初心使命中汲取奋进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字里行间都充盈着深厚的人民情怀。我们的一切奋斗,最终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是要把群众的期盼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应该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我们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小院,与群众坐在一张板凳上,听听他们的心里话。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就是我们优化学校布局的动力;群众对便捷医疗的期盼,就是我们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的方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向往,就是我们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号角。群众的口碑,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二是把群众的智慧作为我们工作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能搞“包办代替”。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决策的过程变成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方案的制定,还是乡村产业发展项目的选择,都要让群众参与进来,“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三是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我们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我们干得好不好,不能自说自话,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一项改革落地后,要看群众的办事流程是不是简化了;一个项目建成后,要看群众的生活是不是更方便了;一项政策出台后,要看群众的收入是不是增加了。要建立以人民满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用群众的“满意指数”检验我们的“发展指数”。
二、精准发力,在笃行实干担当中擘画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学习领会是基础,贯彻落实是关键。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找准主攻方向,实施精准发力,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新业绩。
(一)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对于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不能简单地“一退了之”,而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数字赋能,让“老树”发出“新枝”。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