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会要深
(一)历史方位要把准
(二)重大问题要弄通
(三)工作方向要摸清
二、落点要实
(一)要谋准谋实“十五五”规划
(二)要抓紧抓好现代产业
(三)统筹统住发展和安全
(四)盯严盯牢管党治党
三、宣贯要实
(一)要讲准确
(二)要讲全面
(三)要讲透彻
县委书记在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关于学习全会精神的发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即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建议》,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回答“十五五”时期如何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对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为今后五年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全县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和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领会要深
学习全会精神,不能停留在表面,要像挖井一样,一锹一锹深挖,直到见到思想的“活水”。只有真正吃透精神实质,才能在实践中找准方向、迈稳步子。
(一)历史方位要把准。“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XX作为西部县域,要清醒认识到自身在全国大局中的坐标:我们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区域发展的支撑点。当前,XX正处于产业升级的攻坚期、乡村振兴的深化期,必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局限,把县域发展放到国家战略中去考量。比如,全会强调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XX而言,就是要摆脱过去单纯追求增速的惯性,更加注重发展的含金量和可持续性。就像种地不能光看产量还要看地力,发展也不能只顾眼前数字,要蓄足长远后劲。我们要主动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照省市功能布局,科学识别县域发展的比较优势与潜在空间,把全会确定的方向要求转化为本地的规划安排和项目清单。只有在思想上对标中央、行动上接轨大局,才能在推动一域发展中服务全国全局。
(二)重大问题要弄通。全会围绕“如何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提出了一系列关键命题,比如统筹发展与安全、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等。这些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具体行动的指南。以安全为例,XX作为农业县,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稳定都是必须守牢的底线。我们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同步筑牢风险防控的堤坝。又如科技自立自强,不能只盯着“高精尖”,而要结合XX实际,在农业技术推广、传统产业改造中注入创新动能,让“小创新”解决“大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制度思维、系统观念、底线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推动决策更科学、执行更高效、服务更精准。只有在学中悟、悟中干、干中成,才能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工作方向要摸清。全会的部署既有全局性、战略性,也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直接关联XX的发展重点。我们要把顶层设计转化为基层实践的“施工图”,避免“上下一般粗”。例如,在产业体系构建上,不能盲目跟风追逐热点,而要立足XX的资源禀赋,在“三个百亿”产业基础上,精准布局适合本土的细分领域。方向摸清了,步子才能稳、准、实。我们要主动从国家战略中找定位、在区域格局中明角色,把中央精神内化为政治定力、转化为发展思路、具体为治理能力。尤其要注重把握时代之势、发展之势、民心之势,在县域层面稳住方向、明晰任务,做到顺势而为、因势而动。
二、落点要实
XX的发展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全会精神落地,关键要化“规划图”为“实景图”,在具体领域盯住要害、持续用力。
(一)要谋准谋实“十五五”规划。规划是发展的总抓手,既要“抬头看天”,吃透国家政策导向,又要“低头走路”,紧扣XX实际。比如,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XX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规划中就要设计具体项目,让文化赋能旅游、促进消费。规划不能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摆设,要围绕粮食安全、产业升级等核心任务,明确项目支撑和政策抓手。尤其要注重“多规合一”,避免各类规划相互打架,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要广泛听取群众呼声,吸纳基层实践经验,凝聚社会各界智慧,高质量完成XX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同时,积极争取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与全省发展大局中塑造发展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