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历史之笔
二、循发展之道
三、以奋斗之我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
同志们:
金秋时节,擘画未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2025年10月胜利闭幕,这次会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不仅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更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连日来,通过深入学习全会公报和相关评论文章,我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更感责任在肩。作为一名身处XX地区、奋战在XX战线的普通党员干部,深感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下面,我结合个人思考,谈几点不成熟的学习体会,与同志们交流共勉。
一、执历史之笔,续写现代化新篇
历史的坐标,总是在关键节点上镌刻下永恒的印记。回望过去,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时期的极不平凡,让我们在风高浪急的考验中淬炼了意志、增强了本领,中国式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如今,“十五五”时期的大幕即将拉开,这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一程。它承载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期望,肩负着承前启后的时代重任。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环境,我们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全会精神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要保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战略定力,增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必胜信心。这要求我们必须以历史主动精神,识变、应变、求变,敢于在惊涛骇浪中掌舵定向,善于在矛盾交织中破解难题,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蓝图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指引与清晰的路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七个方面的主要目标,涵盖了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文明、民生福祉、美丽中国和国家安全等领域。这七个目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图景,其核心要义,在于“高质量发展”这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