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聚焦重点任务
(一)实施党建引领强基专项行动
(二)实施立德树人固本专项行动
(三)实施基础教育提质专项行动
(四)实施教师队伍优化专项行动
(五)实施职业教育赋能专项行动
(六)实施改革创新攻坚专项行动
(七)实施服务保障增效专项行动
(八)实施安全稳定护航专项行动
(九)实施考核评价激励专项行动
三、强化组织保障
XX区教育和体育局在全区教育服务成效提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教育服务成效提升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分析当前我区教育服务成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区教育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全面提升教育服务成效,推动我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刚才,XX同志对教育服务成效"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教育服务成效提升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教育服务成效是衡量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尺,是检验各学区、学校及局机关各科室工作成效的全面标准,更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区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教育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提升教育服务成效不仅是业务工作,更是政治任务;不仅是发展要求,更是民生期盼。
第一,提升教育服务成效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服务成效直接体现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如果我们的服务成效上不去,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评价不高,那么无论我们做了多少工作、投入了多少资源,都难以说真正办好了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必须把提升教育服务成效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行动,作为检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
第二,提升教育服务成效是推动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我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5年初,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XX所,在校学生XX万人,在职教职工XX万人,教育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但我们也要看到,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还有差距,教育服务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必须把提升教育服务成效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能的突破口,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推动教育资源更加优质、配置更加均衡、发展更加协调。
第三,提升教育服务成效是回应群众关切、维护教育形象的现实需要。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民生领域之一。当前,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校内教育教学质量、课后服务供给、教师师德师风、招生入学公平、校园安全保障等方面。这些问题看似具体,但背后反映的是我们教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改进工作的风向标,通过提升服务成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维护教育系统良好形象。
二、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教育服务成效提升九大专项行动
经局党组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教育服务成效提升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实施党建引领强基专项行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提升教育服务成效的根本保证。要持续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确保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要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防止"两张皮"。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要把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教育服务。
(二)实施立德树人固本专项行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服务的核心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确保每所学校都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每个班级都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要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落实每天校内一小时体育活动,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实施基础教育提质专项行动。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必须作为提升服务成效的重中之重。学前教育要聚焦"普惠优质",加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建设力度,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防止"小学化"倾向。义务教育要聚焦"优质均衡",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缩小校际差距,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上好学。普通高中要聚焦"特色多样",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选课走班指导,提升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水平,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特殊教育要聚焦"融合发展",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
(四)实施教师队伍优化专项行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服务的第一资源。要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新教师招聘标准,重点补充紧缺学科和乡村学校教师。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完善校本研修、骨干研修、高端研修三级培训体系,确保每名教师每学年不少于72学时培训。要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