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去三年工作回顾
(一)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实效
1.丰富学习教育形式
2.学习身边典型榜样
3.建设新媒体主阵地
(二)深化全面从严管团治团
1.组织建设从严
2.队伍建设从严
3.团务工作从严
(三)精准聚焦青年发展需求
1.做好青年日常工作
2.坚持专业特色融合
3.打造院系品牌活动
二、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
(一)提升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性
(二)提高服务青年的精准度与青年满意度
三、未来的工作目标与工作规划
(一)把握青年思想动态
(二)全面从严管团治团
(三)聚焦青年成长需要
挺膺担当励青春奋楫扬帆起新程团结带领学院团员青年为考古学科建设书写青春华章
在共青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团委书记 雷茂林
(2023年12月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
我受共青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在文化遗产学院奋力推进考古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质量推动一流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成效的重要阶段,共青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团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团结带领学院团员青年为推进考古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一、过去三年工作回顾
文化遗产学院团委在学院党委和学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团十九大精神,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共青团工作的主线,为促进学院人才培养和青年成长成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情况如下:
(一)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筑牢青年理想信念根基
近年来,学院团委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团中央的各项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着力提升团员先进性,开展广覆盖、多形式、高质量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学院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1.丰富学习教育形式,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学院团委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深刻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学院团委积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殷墟重要讲话精神、“9•28”“5•27”以及“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与学科专业相关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40余次,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百廿西大等重大事件节点,精心设计一系列感染力强、教育效果好的主题活动;通过邀请校院领导、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中亚考古队队员等(在实习基地和课堂给同学们讲思政)到实习基地、进思政课堂,为同学们讲思政;举办“红桅杆宣讲”“革命文物博物馆馆长讲党史”等活动,广泛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信仰,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2.学习身边典型榜样,凝聚青年奋进力量。
学院团委邀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集体”我院中亚考古队队长王建新老师、队员肖国强、唐云鹏等师生开展“考古人初心,献礼建党100周年”“我为青年讲团课”等主题团课二十余次;组织我院入选“全省高校团建样板支部”“五星团支部”“疫情防控优秀青年突击队”等荣誉的优秀团支部进行支部工作经验交流;邀请“陕西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温睿老师、“陕西好青年”获得者马健老师,为团员青年分享先进事迹;打造“文遗榜样”宣传板块,发挥省级校级优秀毕业生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挑时代重担。
3.建设新媒体主阵地,提升共青团影响力。
学院团委着力推进新媒体和网络宣传阵地建设,持续发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NWU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作用,推出“文小骆讲团史”“文小骆荐书”“忆党史•悟初心”“领学红色精神,共忆峥嵘党史”等板块300余期,新开辟“习语典读”“二十大报告关键词”“文遗榜样”优秀毕业生系列等特色板块50余期,截至目前,学院官方公众号累计浏览量破80万次,发文2000余篇,单日阅读量突破9000次。优化重组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创新网络思政形式,开展线上思政课堂等活动,敢于对各种噪音杂音亮剑发声,展现出党的青年组织应有的政治风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二)深化全面从严管团治团,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团中央系统推进全面从严管团治团的工作要求,更好履行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职责使命,学院团委始终将“严”和“实”的主基调贯穿学院共青团工作全过程,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团务工作等方面着手,确保全面从严管团治团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组织建设从严,构建团组织多元体系。
学院始终坚持党建与团建“一盘棋”,加强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党支部与团支部联学共建,构建“以党建领航,党支部带团支部、党小组带团小组、党员带团员”的“1+3”模式;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以班级团支部为基础,成立考古实习基地临时团支部,学生会、研究生会、志愿者讲解队功能型团支部,宿舍团小组、科创项目团小组等,形成“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衔接”的团组织格局,落实《文化遗产学院实习基地临时团支部管理办法、科创项目团小组管理办法》;做到学院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有效联动,实习基地临时团支部与当地团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与西北大学附属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开展交流活动,强化“党团”“团团”“团队”衔接贯通工作,有效提升团的组织力。
2.队伍建设从严,完善团组织推荐机制。
创新团干部培育方法,开展“强交流促发展”系列团支部工作交流会,与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各团支部等开展交流学习,从学院内部、到校内兄弟院系、再到省内省外其他高校,一步步打通院内、校内、高校间团干部交流渠道,共谋团支部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持续推进校院两级青马工程,积极筹备院级青马工程培训班并制订健全的“团干部孵化计划”,通过学院专职团干部授课,邀请“红桅杆”等开展理论宣讲、外出实践、升旗观礼等多种学习形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计完成五十余次课程学习,切实提高了优秀团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及团务工作能力,同时向校级青马工程输送二十余名优秀团员。
持续做好“推优”工作,严把团员、党员入口,明确推优过程中的“积分制”“评议制”,落实《文化遗产学院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考评办法》,不断完善推优入党流程,三年内我院共吸收15名团员青年,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66名,推优入党率达100%,持续为党组织建设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完善党团衔接育人链条。
3.团务工作从严,规范团组织基础工作。
严格规范“智慧团建”使用与管理,以用好“智慧团建”系统为抓手,做好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相关工作,完善团员青年基础信息、加强团员先进性评价、开展团支部对标定级、组织“青年大学习”等,近年来全院“学社衔接率”和“升学衔接率”均达100%,“青年大学习”学习率近80%;在学院团委内部编制《文化遗产学院团委工作手册》,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