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望远
二、实事求是
三、谋篇布局
四、强基固本
在XX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讨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对XX省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一次思想上的再对标、认识上的再深化、行动上的再聚焦。刚才,XX、XX、XX等几位同志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作了很好的发言,谈了学习体会、思考和打算,听了很受启发。大家准备充分、思考深入,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力量的预期效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重大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自觉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上见思想、见行动、见成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再讲几点意见。
一、登高望远,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时代内涵与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首要在于深刻理解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这次全会擘画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系统回答了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
第一,要深刻认识全会的政治意义,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正是对新时代以来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科学指引。全会精神的核心,就是要我们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我们XX县而言,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XX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偏差。
第二,要深刻认识全会的理论意义,持续强化创新理论的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又在理论上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贡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学习全会精神,就是要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解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好“六个必须坚持”。我们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领悟、一体贯彻,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三,要深刻认识全会的实践意义,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全会着眼于“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性、战略性的谋划部署。这为我们厘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抓住关键环节提供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我们必须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落实的具体举措、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把XX县的发展置于全国、全省的大局中去考量,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XX县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实事求是,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与不足,准确把握新征程的阶段特征
“十四五”时期,是我们经受考验、砥砺前行的五年,也是我们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的五年。回望过去,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我们欣喜地看到,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将历史性地突破700亿元大关,年均增速保持在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增长,为全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这些数据背后,是全县人民的辛勤汗水,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我们欣喜地看到,产业结构实现了新优化。我们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以XX、XX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绿色能源、先进材料等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文旅融合、康养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十三五”末期优化调整至更加合理的12:40:48,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我们欣喜地看到,城乡面貌展现了新气象。我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市更新行动有序推进,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同时,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XX的新名片。
我们欣喜地看到,民生福祉达到了新水平。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5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二是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