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核心要义
二、以"四大工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工会系统落地见效
(一)实施"领航工程"
(二)实施"凝心工程"
(三)实施"聚力工程"
(四)实施"固本工程"
三、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压实工作责任
(二)完善制度机制
(三)强化经费保障
(四)创新方式方法
深植共同体理念 凝聚工运新力量——在XX市总工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专题党课,主题是"深植共同体理念凝聚工运新力量"。这次党课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工会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我围绕三个方面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核心要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这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抵御各种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受侵犯。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必须始终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第一线,引导广大职工树牢"四个与共"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上来。
第二,这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XX市地处边疆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全市现有各族职工群众XX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职工占XX%,他们是推动XX市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各族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奋斗合力。近年来,XX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XX%,这其中凝聚着各族职工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团结就是生产力,共同体意识强则发展动力足。
第三,这是工会组织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团结引领各族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是工会的政治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职工对民族政策理解不深,部分企业民族团结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基层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来加以解决。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会工作总体布局,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特征。从工会工作实际看,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核心要义: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职工主体地位,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三是坚持依法维权与服务职工相结合,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以"四大工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工会系统落地见效
为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到实处,市总工会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决定实施"四大工程"。这"四大工程"不是简单的概念堆砌,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构成了工会系统推进铸牢工作的完整工作体系。
(一)实施"领航工程",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思想政治引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各族职工家中。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要建立健全工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必修课。今年以来,市总工会已组织专题学习XX次,培训工会干部XX人次。我们要继续办好"工会大讲堂",邀请民族工作专家授课,每季度至少举办XX场。各基层工会要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是创新宣传方式。要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作用,在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工会驿站等场所设立民族团结教育专区,摆放相关书籍资料XX万余册。要运用"互联网+工会"模式,在工会微信公众号开设"铸牢共同体"专栏,每周推送XX期,粉丝量已突破XX万人。要组织文艺骨干创作反映民族团结的相声、小品、歌曲等节目,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今年已巡演XX场次,覆盖职工XX万人。
三是注重典型引路。要大力宣传各族职工中的先进典型,开展"最美职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评选活动。去年我们评选出的XX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中,有扎根边疆XX年的汉族技术骨干,有带领少数民族工友共同致富的回族班组长,有传承民族文化的蒙古族工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XX日报》等媒体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要组建"劳模宣讲团",深入企业、车间、班组开展巡回宣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共同体理念更加具象化、可感知。
(二)实施"凝心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工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引领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创新发展。
一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要深入挖掘XX市多民族聚居的文化资源,打造"XX职工文化艺术节"品牌。已连续举办XX届的艺术节,每届参与职工超过XX万人次,成为各族职工展示才华、交流情感的重要平台。要支持少数民族职工成立歌舞、体育等兴趣小组,目前已有XX个少数民族文体协会,会员达XX万人。要鼓励企业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建设,XX集团打造的"石榴籽"企业文化,让汉族、满族、达斡尔族职工亲如一家,该企业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二是加强交往交流交融。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市总工会机关干部带头,与少数民族职工家庭结成帮扶对子XX对。要推动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职工联谊会,促进不同民族职工深度交融。要利用春节、那达慕、瑟宾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同过一个节"主题活动,今年已开展XX场,参与职工XX万人次。通过这些活动,让各族职工在共同生产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