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
二、聚焦重点
三、坚持"四抓"要求
在XX街道2025年第四季度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第四季度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紧扣全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最新要求,总结盘点前期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动员全街道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刚才,我们实地观摩了XX社区XX小组、XX村委会XX小组两个村级示范点,通过现场看、大家评、相互比,既看到了亮点成效,也发现了短板差距。下面,我代表街道党工委,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当前工作形势
今年以来,全街道上下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推进、全民参与,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发力、克难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前三季度,全街道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860万元,完成农村道路硬化提升工程15.6公里,新建改造排污管网8.3公里,新增垃圾分类收集点47处,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26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5%。特别是在XX片区、XX山区等重点区域,实施了一批道路拓宽、亮化美化、供水保障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围绕"清脏、治乱、拆违、增绿"核心任务,组织开展春季战役、夏季攻坚、秋季提升三大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600余吨、河道沟渠45公里、残垣断壁和废弃房屋87处,拆除各类违建图斑123处,绿化美化公共空间6.8万平方米。XX河、XX溪等重点水域岸线整治基本完成,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三是示范引领效应逐步显现。按照"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思路,高标准打造XX社区XX小组、XX村委会XX小组等6个村级示范点,以及XX路、XX河两岸2个示范带。这些示范点不仅在环境整治上走在前列,更在长效管护机制、群众参与模式上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示范带动,全街道已有18个村(社区)环境面貌实现整体提升,占行政村总数的75%。
四是群众参与程度持续提高。创新推行"美德信用+环境整治"模式,将环境卫生维护纳入村规民约和农户信用积分管理,开展"最美庭院""清洁文明户"等评选活动120场次,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典型860户。组建村级志愿服务队伍23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1.2万人次,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第三方机构抽样调查显示,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知晓率达到95.8%,满意度达到91.3%。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工作推进不平衡。从前期督查和今天现场观摩情况看,各村(社区)之间差距明显。有的村工作扎实、成效突出,但仍有部分村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整治标准不高,甚至存在应付检查、搞突击的现象。二是整治成果不稳固。一些地方重建设轻管理,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垃圾清运不及时、污水横流、乱堆乱放等问题在部分区域时有发生。三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虽然参与面有所扩大,但部分群众"事不关己"的心态依然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四是资金项目统筹力度不够。部分村(社区)项目谋划不精准,与上级政策导向对接不紧密,存在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攻坚第四季度任务
第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的关键期,也是谋划明年工作的衔接期。全街道上下要紧扣"干净、整洁、有序、美观"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第一,全面查漏补缺,打好整治提升"冲刺战"。各村(社区)要对照区级测评标准,立即开展一次"地毯式"自查自纠,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确保在11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要聚焦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周边、河道沟渠等薄弱环节,加大机械化清扫保洁力度,提高垃圾清运频次,坚决消除卫生死角。对已完成整治的点位,要组织"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
第二,加快项目建设,夯实基础设施"硬支撑"。今年安排的农村道路、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项目,必须确保在12月15日前全面完工。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要加强调度督导,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要深入一线找准症结,采取超常规措施赶工期、保质量。同时,要及早谋划明年项目,特别是要围绕山区村道路升级、湖边村污水处理、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提高申报成功率。街道经济发展办要牵头做好项目储备库建设,确保明年开春即能形成实物工作量。
第三,深化示范创建,打造环境整治"升级版"。已建成的6个示范点,要在巩固提升上下功夫,进一步丰富内涵、提升品质,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样板。其他村(社区)要按照"但至少打造1-2个示范点"的要求,在12月底前完成本年度示范创建任务。示范点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考虑自然风貌、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避免千村一面。要注重植入文化元素、发展庭院经济,实现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农民增收有机融合。
第四,强化源头治理,推进垃圾分类"再深化"。目前全街道垃圾分类覆盖面已达到85%,但分类准确率仅为62%,差距较大。四季度要重点在"分得清、运得走、处理好"三个环节上求突破。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入户动员、小手拉大手、积分兑换等方式,让分类知识入脑入心。要优化收运体系,配足分类运输车辆,坚决杜绝"前端分、后端混"现象。要探索资源化利用途径,支持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堆肥点





